費的解釋|費的意思|“費”字的基本解釋
“費”字是一個形聲字,上邊的“弗”表示這個字的讀音,下邊的“貝”表明這個字的意義跟錢財有關。《說文》中解釋說:“費,散財用也。”也就是花去錢財的意思。后來引申為“消耗、耗費”,但所指的不一定是錢財。漢代賈誼的《過秦論》中有這樣兩句話:“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意思是說秦國沒有耗費半點兵器,天下的諸侯就已經無路可走了。“費”還可以作名詞,指費用。西漢桓寬的《鹽鐵論》中有“足軍旅之費”的話,意思是說“使軍隊的費用充足”。
在費的諸多義項中,“耗費、花費”是最常用的。漢代的《韓詩外傳》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說孔子的學生子夏路過曾子的住處,曾子叫他進來吃飯,子夏說:“這不是讓您破費了嗎?”曾子回答說:“對君子來說,有三種耗費是無價值無意義的,但不包括飲食。”子夏問他是哪三種耗費,曾子說:“少而學,長而忘,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也就是說:小時學過但長大忘記、侍奉國君立有功勞,但后來背棄了國君、朋友交了很久但后來絕交,前功盡棄,無疑是很遺憾的事。后人以“曾子三費”警戒人們做事要善始善終、切勿前功盡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句熟語,其中的費,也是“耗費、花費”的意思。
“費”也是一個姓氏。費作為姓氏本來有兩個讀音,一個讀fèi,一個讀bì,其來源各不相同。讀fèi的姓氏源出于嬴姓,是以封地為姓。夏朝的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禹將費這一地方封給伯益,賜姓為嬴。后來伯益的二兒子在費國繼承王位,子孫便以費為姓。讀bì的姓氏也是從封地得來的,但跟伯益的封地不是同一個地方。春秋時期魯莊公在大夫黨氏的住宅旁筑了一個高臺,經常去那里游玩。看到黨氏的女兒孟任長得十分美麗,便去求親,并發誓要立孟任為正夫人。不想莊公的母親堅決反對,強迫莊公娶哀姜作正夫人。哀姜嫁過去后沒有生兒子,莊公便打算立孟任生的兒子公子般為繼位人。莊公的小弟季友在莊公死后,輔佐公子般為國君。而莊公的大弟弟慶父(fǔ)卻暗懷野心,派人刺殺了公子般,另立公子開為國君,并趕走了季友。第二年,慶父又殺死了公子開,打算自立為君。慶父連續殺害兩位君主,引起了公憤,魯國人便組織起來圍攻慶父,慶父無奈自殺。“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就是說,只要慶父這個人還活著,魯國的混亂局面就不會結束。慶父死后,魯國得以安寧。季友擁立公子開的弟弟公子申為國君,公子申為了獎勵季友的功勞,便把費(bì)這個地方封給了他,他的子孫便以費為姓氏。可見,我們今天的費姓至少是由兩個原不相干的姓氏合流而成的,現在在讀音上已無區別,一般都讀作費(fèi)。
上一篇:貿的解釋|貿的意思|“貿”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賂的解釋|賂的意思|“賂”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