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的解釋|許的意思|“許”字的基本解釋
“許”字是個會意字,在金文中它左邊的言字表示它的意義與聲音有關,右邊的午字實際上是“杵”的象形字。古人舂米用杵臼,“許”就是人的雙手持杵用力舂米時口里發出的呼聲,跟今天打夯時的號子差不多。這就是“許”的本義。
人們舂米時口呼號子,應聲手起杵落。“許”字的答應、應允意義,正是從呼聲與動作相應引申出來的。《說文解字》說:“許,聽也。”也就是聽從其言的意思,這實際上是本義的引申義。成語“言聽計從”,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答應、應允,是許的常用義。《左傳·隱公元年》里說:鄭莊公小的時候,他的母親武姜偏愛小兒子公叔段,想立他為儲君。“亟請于武公,公弗許。”意思是說武姜頻繁地請求武公,但武公不答應。
“許”由應允引申為答應效力或答應獻身。《史記·刺客列傳》中說:“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意思是說,我聶政老母親還在,不敢以身相許,就是不敢為知己者效死力獻出性命。唐代柳宗元的《冉溪》詩中有這樣兩句:“少年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為身謀。”意思是說,少年時就立志干一番事業,決心為國效力獻身,不再為個人打算。成語“以身許國”,就是竭盡全力報效祖國,直至為國捐軀。
“許”還特指許婚。《紅樓夢》第六十四回里說:“把我二姨兒許給皇糧莊頭張家,指腹為婚。”現在多說許配,但北方方言區仍有許婚的說法,如“閨女許沒許人。”
由應允再引申為準許、許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成語出自陸游的《老學庵筆記》。后來人們也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來比喻當權者可以任意干壞事,而老百姓的正當言行卻受到種種限制。這里的“許”就是“準許”或者“許可”講。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在《觀書有感》詩里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里的“許”當“這樣”講。
“許”還表示期望的意思。“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這是宋代陸游《書憤》詩中的句子,意思是說,我期望自己能夠為國守邊的愿望已落空,雙鬢斑白衰老得不行了。這里的“許”就是期望的意思。
“許”還有相信、同意、贊許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里說:假如有人跟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幾千斤,卻舉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視力可以看清鳥獸秋天初生的絨毛,卻看不清一大車木柴的話,“則王許之乎?”意思是大王您相信嗎?這里的“許”就是相信的意思。
“許”也用作姓氏。《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字叔重,是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河南偃城人。他所著作的《說文解字》這部文字學著作共14卷,連同敘目共15卷,是后代研究文字及編輯字書最重要的根據,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考究字源和分析字形的字書,也是世界最古的字書之一。
上一篇:裳的解釋|裳的意思|“裳”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貝的解釋|貝的意思|“貝”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