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葉靈鳳·香港方物志》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葉靈鳳(1905—1975),原名葉蘊璞,筆名葉林豐、L.F、臨風、亞靈、霜崖、秦靜聞、佐木華、雨品巫、柿堂、南村、任訶、任柯、風軒、燕樓等。江蘇南京人。青少年時代在九江、鎮(zhèn)江居住。畢業(yè)于上海美專。1925年加入創(chuàng)造社,主編過《洪水》半月刊。1926年與潘漢年合辦過《幻洲》。1928年《幻洲》被禁后改出《戈壁》,年底又被禁又改出《現(xiàn)代小說》。1929年創(chuàng)造社被封,一度被捕。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參加《救亡日報》工作,后隨《救亡日報》到廣州。1938年廣州失守后到香港。從此在香港定居,直到1975年病逝。三十多年中,太平洋戰(zhàn)爭前編過《立報》副刊《言林》、《星島日報》副刊《星座》,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活動。日軍占領香港期間,一度被捕。其后編過雜志,寫過甲申三百年祭和蘇武吞旃之類的文章,更配合國民黨的地下工作人員,做過搜集抗戰(zhàn)所需的敵情材料的工作。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仍編《星島日報》的《星座》副刊,直到晚年退休。長期為《大公報》、《新晚報》、《文藝世紀》、《海洋文藝》等報刊寫稿。其間應邀回北京觀禮、參加招待會及到各地旅行訪問數(shù)次。遺言以所藏善本清嘉慶《新安縣志》獻與國家(生前曾拒外人收購),死后家屬按照他的意愿,送廣州中山圖書館。其余藏書盡獻香港中文大學(他藏書甚豐,是香港有名的藏書家之一)。作品有:小說《菊子夫人》、《女媧氏的遺孽》、《鳩綠媚》、《處女的夢》、《紅的天使》、《我的生活》、《窮愁的自傳》、《時代的姑娘》、《永久的女性》、《未完成的懺悔錄》、《美的講座》等;散文、隨筆《天竹》、《白葉什記》、《忘憂草》、《讀書隨筆》、《文藝隨筆》、《晚晴什記》、《北窗讀書錄》、《花木蟲魚叢談》、《世界性俗什談》等;有關香港的著述《香港方物志》、《張保仔的傳說和真相》、《香港的失落》、《香島滄桑錄》、《香海浮現(xiàn)錄》等;翻譯《新俄羅斯小說集》、羅曼·羅蘭《白利與露西》、顯克·微支《蒙地加羅》以及《故事的花束》、《九月的玫瑰》和紀伯倫的散文等。
內容概要 先要解一下書名,《香港方物志》。人們都知道,香港在1997年下半年起將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qū)。和深圳、珠海、汕頭以至海南這些特區(qū)不同,它們只是經(jīng)濟特區(qū)。而香港到了2000年將和澳門相同,同是政治特區(qū)。至于方物,不是美得不可方物的意思,香港雖美,早有“東方之珠”之稱,但這里說的只是香港的土特產。方物就是土特產。方物志就如人物志、藝文志,記錄下香港出產的美好或值得一提的東西。書上附載的圖片中,有一頁《新安縣志》卷三《物產志》的書影,就說明了這一點。
從《香港的香》開始,到《除夕雜碎》,112篇短文,組成了這部富有新意的方物志。“香港被稱為香港的原因,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有人說從前有一個女海盜名叫香姑,她利用這座小島為根據(jù)地,所以后來稱為香港。又有人說在今日香港仔附近(舊時稱為石排灣),從前有一道大瀑布,水質甘香,航海的船只總在這里取淡水,因為這瀑布的水質好,所以稱為香港。這些都是外國人的解釋,表面上看來好像各人都言之成理,事實上大家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香港這個名字的存在已經(jīng)很久。因為在石排灣附近有一座小村,土名為香港村(現(xiàn)在還稱那地方為小香港或香港圍)。這座香港村遠在英國人不曾踏上這座小島之前就久已存在。所以香港島一名的由來,既非因為香姑,也不是為了瀑布的水香,實因為島上原本就早已有一座小村名叫香港??墒?,這座小村為什么不叫臭港而叫香港呢?香在什么地方呢?……實因為這地方從前是一個運輸香料的出口小港……“這種香料并非島上自己出產的,而是從東莞各地運來(香港島和九龍各地從前都是隸屬東莞縣的,后來又從東莞析置了一個新安縣,香港等地又改隸新安。新安后來又改稱寶安),集中在石排灣,然后再出口運往各地……”作者在告訴我們“香港”的真正來源后,接著就解釋“香”又是怎么樣的?;蛘呤窍隳疽褐傻墓腆w如松香,或者像片段的枯樹根如檀香木。最好的香價比黃金。古人焚香默坐,就是這種香。其實又不是焚,而是煎,有一種叫做博山爐的,下面有盤,盛了熱湯,蒸發(fā)香的香氣,緩緩而出。當年南方各地,東莞出的香最好,最有名,稱為“莞香”。產香的木,叫做古蜜香樹。這種樹最適合種在砂土的山田里,稱為香山。鑿取香根的工作多由婦女擔任,她們往往將香木最好的部分切下一點,私藏起來,以重價賣給香販,這就是著名的“東莞女兒香”……這似乎很香艷,然而,卻有著悲慘的故事。莞香雖有名,上品卻不多,香樹要種了十幾年才產香,產量也很少,清朝雍正年間,朝廷派出采香專吏到東莞坐索,嚴刑搜求,杖殺了不少人,嚇跑了更多人,逃跑前香農把香樹都砍了。從此莞香的出產就衰落,以至滅絕。由于九龍曾屬東莞,新界大埔的沙螺灣、沙田的瀝源村,都是當年產香的名地。沙田城門河附近的香粉寮、大帽山下汲川龍村,都曾是用水磨、水碓舂香木成粉的地方。香港,不,說得準確些是九龍,曾然今天不產香了,歷史上卻是產香之地。香木,曾是香港的方物。
一篇一千多字的短文,告訴了我這許多關于香和香港的知識,既是歷史的,又是自然的,既能益智,又很有趣。書中的文章幾乎都有這樣的特色。
草木蟲魚,飛潛動植,都一一寫進了《香港方物志》中。如《一月的野花》、《三月的野花》、《三月的樹》、《四月的花與鳥》、《藍鵲——香港最美麗的野鳥》、《香港的野鳥》、《香港的蝴蝶》、《香港的杜鵑花》、《香港的野蘭》、《香港的海鮮》、《香港的鳳尾草和青苔》、《吊鐘——香港的新年花》、《大埔的珠池》……說到珠池,采珠又類似種香,在九龍也是古時有之,如今滅絕了。這篇短文說:“今日新界大埔海面,從前稱為大步海,又名媚川都,有池養(yǎng)珠蚌,名媚珠池,為古時采珠名地?!睔v史悠久,從盛唐直到明初。最盛時是五代南漢王時,采珠兵達三千之眾,每年因采珠被風浪溺死的也多,成了當時苛政。元朝仍有七百艇戶的珠人。到了明朝,五個月僅得半斤珠,認為珠已采盡,就不再采了。大可以說,香港今天被稱為“東方之珠”,原來是有過歷史的珠光的。談到香港,許多人馬上想到的是高樓如林,汽車如水,金銀氣如空氣充塞于島和半島處處,卻不知道,原來它還有著另外許多可喜愛的東西,有的是真的美得不可方物的。看看《香港方物志》,會使人小小一驚,區(qū)區(qū)一地,它的蝴蝶品類之繁,居然可以壓倒英國一國,使之失色呢。
作品鑒賞 葉靈鳳早年以小說著名,晚年寫得多的是散文,小說在他的筆下幾乎絕跡了。他的散文寫得多的是讀書隨筆之類,北京三聯(lián)書店就出了三厚冊,卻還有不少遺珠。此外,香港中華書局出了三小冊他的香港掌故集,也是還有遺下未印之作,如《香港的神話與傳說》,從民俗學的角度來看,這本來是很有意義的著作。關于談香港的作品,可喜的是還有這本一再重印新版的《香港方物志》(1958年香港上海書局初版,1970年香港中華書局新版)。這是一部情文并茂之作。情,是指所涉及的事物; 文,自然是指他很有韻味的文字。就看看《一月的野花》吧:“香港的自然是美麗的,尤其是花木之盛。有許多參天的大樹,你決料不到它們是會開花的,可是季節(jié)一到,它們忽然會開出滿樹的大花來。這種情形就是在路邊的大樹上也可以見得到,因此香港的鮮花,幾乎四時不斷。香港花開得最茂盛的季節(jié),是每年的二三月至四五月,而最冷落的卻是目前——陽歷一月……在欣賞花木上便成為最寂寞的一個月了?!啊辉路蓍_的花雖然很少,但是自然卻正使它們忙碌的做著準備工作,多數(shù)花木的蓓蕾都開始披著毛茸的外衣鉆了出來,就是老榕樹也脫下了舊衣,因此一過農歷新年交了春,多數(shù)花木都揉著眼睛笑起來了……”
讀到這里,你會不會也微微地笑了起來,欣賞這詩意盎然的文字呢?
香港有的散文作者說,讀霜崖老人的文章(葉靈鳳晚年用霜崖的筆名最多,寫了大量的《霜紅室隨筆》在報刊發(fā)表,有不少還未結集成書),平淡而又雋永,往往使人想起知堂老人。我們其實可以想得更多,可以想到的是英國淮德的《塞爾彭自然史》。這是葉靈鳳自己很喜愛而又常常向人推薦的書。
他說:“塞爾彭是倫敦西南五十里的一個小教區(qū),作者淮德是當?shù)氐闹砟翈?。他愛好自然,喜歡觀察生物動態(tài),因了職務清閑和生活安定,他便利用自己的閑暇從事這種心愛的自然觀察工作。他將自己觀察所得,大至氣候景物的變化,小至一只不常見的小鳥的歌聲,一個蝸牛生活的情形,都詳細的記下來,隨時向遠方兩位研究生物學的專家朋友通信,一面向他們報告自己的觀察所得,一面向他們請教?!度麪柵碜匀皇贰繁闶沁@樣的一部書信集?!斑@本小書出版于1789年,至今已逾150年,但仍保持著他的清新和美麗。在英國文學中占著一個光榮的位置,繼續(xù)不斷的為男女老幼所愛讀?!睘槭裁茨苓@樣?葉靈鳳認為,一是因為淮德不是有心寫書,只是在將自己心愛的事情不厭瑣碎地告訴遠方有著同好的朋友,因此寫來就自然親切可愛。二是他從不曾將那些鳥獸蟲魚當作死的,而是當作鄰人或朋友或偶然經(jīng)過的過客(一只偶然飛過的候鳥)來觀察,因此充滿了親切、同情和人情味,超越了時空的限制,至今為人們所愛讀。這些話,使人感到他如作夫子自道,談他寫作《香港方物志》的心情和自喜之情,盡管這篇談《塞爾彭自然史》的文章可能寫作在《香港方物志》之前?!断愀鄯轿镏尽芬部梢哉f既是散文集,又是自然史,還有歷史和民俗。重復一句葉靈鳳的話:“香港的自然是美麗的。”讀了《香港方物志》就會更有感受?!断愀鄯轿镏尽芬彩恰扒逍潞兔利悺钡模瘛度麪柵碜匀皇贰?。
上一篇:《葉文?!ば坌缘奶枴吩膢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司馬中原·紅絲鳳》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