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的解釋|歌的意思|“歌”字的基本解釋
歌字在甲骨文中是個象形字,像一個人跪坐在那里張著大口的樣子,口前面的一短橫,表示口中的氣哈出,有歌聲向外傳播的意思。
歌本來是個動詞,指有音樂伴奏的唱,所以歌唱常常連用。《說文解字》說:“歌,詠也。”意思是說,歌就是按照一定的樂曲旋律或者節拍拉長聲音來詠唱,也就是歌唱。例如《詩經·魏風·園有桃》中說:“心之憂矣,我歌且謠。”這句話的意思是,滿心憂患說不完,我且把那歌謠唱。歌與謠的區別是,歌有音樂伴奏,謠沒有。
古代宮廷中設有專門演奏、歌唱的人,叫歌工。歌女,是指以唱歌為生的女子,也叫歌妓。鳥兒的婉轉叫聲也可以稱為歌,如鶯歌燕舞。
古代沒有音樂伴奏的歌叫徒歌或者謠。徒歌就是今天所說的清唱。漢朝時期,民間有一首歌謠叫《天下為衛子夫歌》,唱的是衛子夫本是平陽公主家的歌女,后來做了漢武帝的皇后,她的弟弟衛青也做了大將軍。我們今天所說的民歌,是民間歌謠的一種,它和民謠、兒歌、童謠合稱為歌謠。
因為歌多用來頌揚先人或英雄的功德,所以歌也有頌揚的意思,如歌功頌德。
因為歌是按照樂曲的旋律來歌唱的,所以后來歌和曲常常連在一起稱為歌曲。歌和歌曲都有歌詞,叫詩,所以歌也指能配合樂曲歌唱的詩。《尚書·舜典》上講:“詩言志,歌永言。”這里的永字通歌詠的詠字。意思是,詩是表達和揭示志趣思想的,歌能唱出想說的話。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做了帝王后榮歸故里,他敲擊著一種名字叫筑、樣子像琴的弦樂器而歌唱,這就是有名的《大風歌》。歌中唱道:“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意思是,他作為皇帝帶著能向普天下施加的威風回到故鄉,可還是要想著怎樣才能得到勇猛的將士來鎮守邊關。表達了他對人才的渴求。成語舉案齊眉這個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東漢的梁鴻寫有一首《五噫歌》,揭露統治者的奢侈,感嘆百姓生活的艱辛,因文中有五個噫字,所以稱《五噫歌》。
歌后來引申為古代詩歌體裁之一,后來稱為歌詩,現代統稱為詩歌。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漢代的樂府民歌,其實也就是樂府詩。
由于歌與樂曲密不可分,所以歌還有奏樂的意義。《禮記·檀弓下》中“歌于斯”的說法,就是指在祭祀的時候奏樂。
歌由唱的意義還引申為朗讀或背誦。如,宋代文學家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有這樣的句子:“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意思是,朗誦著《詩經》上的詩篇《明月》,吟詠著詩篇中描寫女子嬌美的詩句。
歌還用作姓氏。歌鐘是古代一種樂器,也就是編鐘。
上一篇:橫的解釋|橫的意思|“橫”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步的解釋|步的意思|“步”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