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解釋|山的意思|“山”字的基本解釋
古人創(chuàng)造漢字的時候,“以類象形”,是什么形,就畫什么形。“山”字就畫了三座山峰,很形象地勾勒出了山的外貌。
為什么古人寫“山”字的時候要畫三座山峰呢?畫兩座山峰行不行?兩座山峰不叫山,它在甲骨文中念“丘”,是小山包的意思。那么,畫四座山峰行不行呢?四座山峰當然能代表很大的山,但寫起來會很麻煩。所以,古人用三座山峰組成“山”字,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人們干事情總有一個極限,叫“事不過三”。通過“山”字,我們也可以悟出這個道理。
“山”對中國古人的影響很大。傳說華夏民族始祖黃帝,在五千年前曾到太行山區(qū)的王屋山進行祭天活動。后來,許多帝王紛紛效仿黃帝登山祭天。歷代的文人墨客也寄情于山水之間,寫下了大量的山水游記,留下了許多有名的碑文墨寶。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寫的“山”字不僅寫出了山的外形,也寫出了山的神韻。
有意思的是,米芾也是山水畫的高手,他畫的山峰和他寫的“山”字看起來是如此相像。唐朝大詩人李白也很擅長描寫山川景物,他曾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詩:“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描寫長江三峽風景的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李白的豪邁之情。由于詩句很精彩,被人們傳誦至今。
“山”是事物的總稱,但山與山不一樣的,有大山、小山、高山、矮山。在古代漢字中,有這樣一個象形字,好像在一座山的上面有兩座高峰,這就是“岳”字。經過多年演變,“岳”字變化到了今天這個形狀。但它的意思沒有變,只有很大的山才稱得上“岳”。在中國,有五座名山被叫做“五岳”,它們是東岳泰山、北岳恒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其中以東岳泰山最為有名。泰山地處東方,古人認為太陽每天從泰山升起,然后開始在天上運行,所以,泰山被推為五岳之首。古往今來,泰山迎來送往,游人源源不斷。泰山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
無論是“山”字,還是“岳”字,都非常準確地勾勒出了山的外形,這大概正是象形字的特點和長處,如果您有機會外出游山玩水的話,不妨多留意這方面的事情,也許您會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xiàn)。
上一篇:對的解釋|對的意思|“對”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川的解釋|川的意思|“川”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