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安富尊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安富尊榮:ān fù zūn róng
詞源: 《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 其君用之, 則安富尊榮, 其子弟從之, 則孝弟忠信, 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詞由: 孟子是主張無功不受祿的。有一次, 公孫丑問孟子:“《詩經》上說, 君子是不吃白飯的, 可是現在的君子都不自己耕種, 他吃的穿的都是別人供養他, 這是為什么呢?”孟子回答他說:“君子居住在一個國家里,如果國君任用了他, 那末這個國家就政治穩定, 社會安寧。國君的地位穩固了,威望也高了。國家強盛了,人民也富足了。假如這個國家里有人跟他學習,學了就懂得孝弟忠信的道理。雖然他沒有親自耕種,但供養他吃穿,就不能說他吃白食。甚至可以說,他的吃穿比他自己耕種出來的,更有意義。”
詞義:生活安寧而又富足,地位尊貴而又榮耀。安:安寧,安逸;富:富裕,富足;尊:尊貴,尊嚴;榮:榮耀,顯耀。
書證: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榮,運籌謀畫的竟無一個。”又第七十一回:“寶玉道:‘我常勸你總別聽那些俗語,想那些俗事,只管安富尊榮才是。”郭沫若《屈原》第四幕:“你戴著一個人的面具,想殺盡中原的人民來求得秦國的勝利,來保障你的安富尊榮,你怕我沒有看透你?”
上一篇:成語《孤臣孽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安居樂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