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湯止沸》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揚湯止沸的拼音:yánɡ tānɡ zhǐ fèi
解釋 從鍋里舀起開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滾。比喻治標而不治本。
出處 西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后漢書·董卓傳》:“卓得召,即時就道,并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承寵,濁亂海內(nèi)。臣聞?chuàng)P湯止沸,莫若去薪;潰癰雖痛,勝于內(nèi)食。’”
枚乘是西漢著名的文學(xué)家,江蘇淮陰人,曾經(jīng)作過吳王劉濞掌管詔策文書的郎中官。枚乘在劉濞發(fā)動七國叛亂前,曾上書諫阻他起兵,叛亂中,又勸諫他罷兵,吳王均不聽從。后來,吳王的叛亂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在諫阻吳王劉濞叛亂的奏疏中,枚乘說:“想讓熱水變涼,假如一個人在燒火加熱,即使有一百個人從鍋里舀起開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滾而讓它變涼,也沒有用,還不如停柴止火有效果。不懂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只在細枝末節(jié)處考慮,就根本沒有用處。”
東漢末年,在宦官和外戚的相互爭斗中,民不聊生,天下大亂。外戚大將軍何進、權(quán)臣世家袁紹計劃誅殺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進、袁紹就秘密召喚董卓帶兵進京,以脅迫太后。董卓得到召令后,馬上帶兵向京城進發(fā),同時給朝廷上書說:“宦官張讓等人利用不正當?shù)氖侄稳〉没实鄣膶櫺牛満Π傩眨瑪_亂天下。我聽說從鍋里舀起開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騰,還不如去掉鍋底的柴火。弄破瘡疤讓膿流出,雖然疼痛,卻勝過讓瘡口繼續(xù)化膿、禍害身體。過去趙鞅曾經(jīng)興兵驅(qū)逐皇帝身邊的惡人,今天我也要光明正大地趕到洛陽,聲討宦官的罪行,逮捕張讓等人,從而清除那些內(nèi)心奸惡、品行污穢的人。”董卓口是心非,利用這次機會把持了朝政,讓天下百姓更加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上一篇:《愚公移山》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投鼠忌器》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