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忍辱負重的拼音:rěn rǔ fù zhònɡ
解釋 忍受屈辱,承擔重任。
出處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關羽被孫吳襲殺之后,劉備親自率領蜀軍,水陸并進,征討孫吳。東吳方面,孫權則命令陸遜擔任大都督,總領各路兵馬,抗擊劉備。由此展開了三國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戰爭一開始,劉備在兵力和士氣方面都占據優勢,所以陸遜采用守勢。吳蜀兩軍長期相持,達半年之久。進入六月后,吳地酷熱難耐,劉備只好命令水軍上岸扎營。陸遜看到蜀軍銳氣已失,而且水陸并進的優勢也不存在;同時蜀營連綿相接,周圍林木茂密,于是采用火攻,大敗蜀軍,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
在抗擊劉備的時候,孫吳將領有的是老臣舊將,有的是皇族貴戚,都驕傲自負,不聽從命令。主帥陸遜手按寶劍說:“劉備天下聞名,連曹操都害怕他。各位蒙受國家的恩惠,應該和睦相處,共同滅除這個勁敵。現在各位卻互不順服,這很不應該。我雖然是個書生,卻接受了主上的任命。國家之所以委屈各位讓你們接受我的指揮,是因為我還有一點兒東西值得稱道,能夠忍受屈辱、承擔重任的緣故。現在我命令,你們各人必須擔負起自己的職責,不能再行推辭!軍令的規定,各人不能違犯!”一開始大家被這樣強制壓服心里很是不滿,等打敗劉備后,大家看到計策大多出自陸遜,才心服口服。
近義 忍辱含垢
反義 斤斤計較
例句
藺相如忍辱負重,用行動感動了廉頗。
上一篇:《心有靈犀》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怒發沖冠》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