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完璧歸趙的拼音:wán bì ɡuī zhào
解釋 璧:一種玉器,此處指和氏璧。把和氏璧完好無缺地帶回趙國。后來比喻將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
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于是王召見,……相如曰:‘王必?zé)o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戰(zhàn)國時,趙惠文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后派人送信給趙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fù)Q和氏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等大臣們商議:覺得把璧給秦國吧,秦國的城池恐怕得不到,只是白白地被欺騙;想不給吧,又害怕秦軍來攻打。對策還沒議定,打算找一個能夠派到秦國去交涉的使者,也沒找到。這時宦官令繆賢說:“我的家臣藺相如可以出使。”于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假如秦王拿去了我的寶璧,卻不給我城池,怎么辦?”相如說:“秦國要求用城池?fù)Q寶璧,而趙國不答應(yīng),趙國就理虧。趙國給了寶璧,秦國卻不給城池,秦國就理虧。權(quán)衡這兩個方面,寧可答應(yīng)秦國,讓他們擔(dān)負(fù)理虧的責(zé)任。”趙王說:“誰可以出使呢?”相如說:“大王如果真的沒有人,我愿意捧著寶璧出使秦國。城池給了趙國,寶璧就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完整整地把寶璧帶回趙國。”相如到秦國獻(xiàn)璧后,見秦王并不打算真的履行約定給趙國城池,就設(shè)法取回寶璧,派隨行人員從小路送回了趙國。
近義 物歸原主
例句
她萬萬沒有想到,這幾件半個多世紀(jì)前失去的東西,居然能夠完璧歸趙!
上一篇:《安貧樂道》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對牛彈琴》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