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強中干》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外強中干的拼音:wài qiánɡ zhōnɡ ɡān
解釋 干:枯竭。形容貌似強大,實質虛弱。
出處 《左傳·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干。”
春秋時期,晉侯夷吾多次背信棄義,秦穆公因此發兵攻打他。秦晉交戰后,晉國接連三次戰敗,撤退到了韓原。晉侯問慶鄭:“敵人已經深入我們國土,怎么辦?”慶鄭回答說:“這是您讓他們進來的,又能怎么辦?”晉侯對他的回答非常生氣。晉侯讓卜師占卜車右的人選,本該是慶鄭,但是晉侯不用他。為晉侯駕車的馬是以前鄭國進獻的,慶鄭說:“過去戰爭時一定要用本國出產的馬。這種馬出生在本鄉本土,知道主人的心意,聽從主人的調教,熟悉主人駕馭的方法,隨便怎樣鞭策驅趕,沒有不稱心如意的。現在君王您用別國出產的馬來打仗,一旦在戰爭中馬由于恐懼而失去了正常的狀態,就會和駕車人的意愿相反。就會脾氣煩躁暴戾,血液全身亂奔,血管張大突起,外表強壯而內部虛弱,進不能,退不得,周旋奔馳也不行,那時您一定會后悔。”晉侯仍然不聽。
果然,大戰開始后,晉侯的馬不聽指揮,陷入淤泥中,左盤右旋也不能出來。晉侯向慶鄭呼救,慶鄭說:“不聽勸諫,違抗占卜,您本來就是自求失敗,現在又逃什么呢?”沒有救他就離開了。晉侯最終做了秦軍的俘虜。
近義 色厲內荏
例句
別看那個公司的廣告鋪天蓋地,其實它外強中干,瀕臨破產。
上一篇:《處心積慮》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多難興邦》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