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因地制宜的拼音:yīn dì zhì yí
解釋 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訂恰當的措施。
出處 東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筑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
闔閭是春秋時期吳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闔閭元年,他準備選用賢能之士,推行恩惠的德政,用仁義立國,使自己揚名于諸侯。一開始,他擔心諸侯們不相信,百姓們不歸附,就提拔從楚國逃亡來的伍子胥擔任行人(官職名,掌管朝覲聘問等事務)。用對待客人的禮節招待他,并同他一起商議國家政事。
闔閭對伍子胥說:“我想增強國力、稱霸諸侯,怎么才能做到呢?我們國家地處偏遠,只占有東南之地,地形險阻、氣候潮濕,又有江海泛濫的災害。國君沒有可以防御的屏障,百姓沒有可以依傍的東西。倉庫沒有設立,田地沒有開墾,您說該怎么辦呢?”伍子胥考慮了很久才回答說:“我聽說治國之道,以安定國君、理順百姓為上。”闔閭說:“那安君理民的方法是怎樣的?”伍子胥回答說:“凡是打算安定國君、治理百姓、稱霸諸侯、從近制遠者,一定要先建筑城郭,設立守備,充實倉庫糧草,修治武器裝備?!标H閭稱贊說:“您說得很好。不過建筑城郭、設立倉庫,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制訂適宜的措施,哪里有利用天數來威震鄰國的呢?”闔閭隨后委任伍子胥全面負責這些事務,為日后伐楚打下了基礎。
反義 墨守成規
例句
要繼續面向億萬農民,特別是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民,傳播和普及先進適用技術,因地制宜、扎實有效地開展農村科普工作。
上一篇:《因噎廢食》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囫圇吞棗》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