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利導》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因勢利導的拼音:yīn shì lì dǎo
解釋 利導:引導。指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
出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孫臏是孫武的后代,戰國時期卓越的軍事家。孫臏早年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后來到魏國做官,他知道自己才能比不上孫臏,非常擔心,就設計騙來孫臏,挖掉了孫臏的膝蓋骨。孫臏想辦法逃到了齊國,以自己的才能贏得了齊威王以及大臣田忌等人的尊敬和信任,擔任了齊國的軍師。
梁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3年),魏國聯合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以田忌為將,帶兵直攻魏國首都大梁。龐涓聽到這一消息,馬上帶兵離開韓國,準備半路堵截齊軍,不料齊軍已經越過魏境,直奔大梁。孫臏對田忌說:“魏國的軍隊一向勇猛強悍而輕視齊軍,齊軍以膽怯出名。善于用兵的人就應該利用這樣的形勢使其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兵書上講,出兵百里而去追逐利益的,前鋒主將一定會受挫;急行軍五十里而去爭利的,只有一半軍隊能夠趕到。”于是下令讓齊軍進入魏國后造十萬人的鍋灶,第二天造五萬人的鍋灶,第三天造三萬人的鍋灶。龐涓行軍三天,每天察看齊軍的鍋灶情況,非常高興,說:“我就知道齊軍膽小,才進入我國境內三天,士卒就已經逃亡過半了。”于是丟下步兵,帶領輕裝精銳部隊日夜兼程追趕齊軍。
孫臏估計,按龐涓的速度應該晚上到達馬陵。馬陵道路狹窄,而路旁多險阻,可以埋伏兵力。孫臏于是命人削掉路邊一棵大樹的樹皮,露出白色,在上面寫道:“龐涓死于這樹下。”然后命令一萬名齊軍神箭手沿路埋伏,并約定:“晚上看到火光就一起放箭。”龐涓果然晚上來到了大樹下,看到樹皮發白,上面有字,就讓人取火來看。字還沒有看完,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自知兵敗無救,只好拔劍自殺,齊軍于是乘勝追擊,徹底打敗了魏軍,孫臏也由此名揚天下。
上一篇:《四面楚歌》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因噎廢食》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