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刻舟求劍的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釋 刻:契刻,刻記號。求:尋找。本指在船體上刻上記號以方便找尋墜水的劍。后用來比喻拘泥成法,固執而不知變通。
出處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呂氏春秋·察今》中講到治國之道要與時俱進,時代變了,治國之法也應該隨之而變。天下有七十一個圣人,他們的治國之道都不相同,并不是他們存心求異,而是因為時代和形勢各不相同。文中舉例說:楚國有個人橫渡長江,他的佩劍從船上掉到了水里,于是馬上在船上刻了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里掉到了水里。”當船停下來后,他從自己刻的記號那里跳入水中找劍。他沒有想到,船已經走了這么遠,而掉到水里的劍并沒有前行。假如像他這樣去找劍,不也有點太荒唐了嗎?又舉例說:一個人過長江時,看見有人正抱著嬰兒打算把他扔到江中。嬰兒大聲啼哭,這人就問原因,回答說:“他的父親善于游泳。”他的父親雖然善于游泳,難道他的兒子就善于游泳嗎?所以,只有因時變法的君主,才是賢明的君主。
近義 守株待兔
反義 隨機應變
例句
刻舟求劍只會讓機會擦身而過,只有不斷主動爭取,成功才屬于自己。
上一篇:《刮目相看》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力不從心》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