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怒難犯》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眾怒難犯的拼音:zhònɡ nù nán fàn
解釋 眾人的憤怒不可觸犯。
出處 《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春秋時期,鄭國執政大臣子駟因為興修水利,侵占了五個家族的田地。于是這五個家族聯合一些不得志的人發動了一場叛亂,殺死子駟,劫持了國君鄭簡公。幸虧子產、子孔等人臨危不亂,攻打叛亂者盤踞的北宮,殺死叛亂者,解救出了鄭簡公。
隨后,子孔掌握了國政。他制定盟書,規定官員們要各守其職,完全聽從執政者的命令。大夫、官員們一看都不肯順從。子孔非常生氣,打算將他們全部誅殺。子產勸阻子孔,讓他燒掉盟書。子孔不同意,說:“制作盟書的目的是用來安定國家,現在見大伙發怒就燒了它,這豈不是成了大家當政?如果這樣國家可就難以治理了。”子產說:“眾人的憤怒不可觸犯,專權的愿望難以成功,這兩樣加在一起更是難以安定國家,這是一條危險之路。不如燒掉盟書來安定大家。這樣你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大伙也能夠安定,不也是可以的嗎?專權的愿望不能成功,觸犯眾怒會發生禍亂,你一定要聽我的話。”
子產一席話說服了子孔,子孔終于在東門外燒掉了盟書。大家的不滿得以平息,鄭國也重新安定下來。
例句
歹徒見被大家包圍,知道眾怒難犯,只好乖乖放下兇器,束手就擒。
上一篇:《眾口鑠金》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似是而非》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