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三顧茅廬的拼音:sān ɡù máo lú
解釋 顧:探望;拜訪。茅廬:茅草屋。本指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直到第三次才見到。后用來比喻對賢才的誠心邀請。
出處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p>
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就有出眾的才能、英雄的氣概。他身材高大,容貌魁偉,當時的人都覺得他不同尋常。東漢末年,天下紛亂,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避難,親自在山野中耕作,不追求顯赫的生活。當時劉備也流亡到了荊州,駐扎在新野,聽說了諸葛亮非凡的才能,心生結納之意,又接受徐庶的建議,親自登門拜訪,去了三次才終于見到他。當時正值隆冬,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式,指出了劉備成功的途徑,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此后諸葛亮一生效力于蜀國,安定蜀國、聯合孫吳、抗擊強曹、興復漢室,成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忠臣。劉備死后,諸葛亮輔佐后主劉禪。在一次北伐曹魏時,諸葛亮給劉禪寫了一封《出師表》,其中寫道:“我本是一個普通百姓,在南陽過著自己耕作的生活,只希望能夠在亂世中保全自己的生命,不企望能得到各位諸侯的賞識。先帝劉備不覺得我地位低微,三次屈尊到我的草廬拜訪,征求我對天下大事的看法。由此,我內心感動,同意先帝的邀請,跟隨他東奔西走,為國效力?!薄冻鰩煴怼氛鎿锤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近義 禮賢下士
反義 拒人千里
例句
校長三顧茅廬,誠懇地邀請李老師主持高三年級的工作。
上一篇:《三令五申》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