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俄國]契訶夫·白腦門的狗》鑒賞
[俄國]契訶夫
饑餓的母狼要去獵食。它的三只小狼緊緊地擠在一起,一個摟著一個,睡著了。母狼舔了舔它們,離去了。
已是陽春三月,但夜間仍像臘月一樣寒冷,凍得樹木噼啪地響,若伸出舌頭,會立刻凍得發麻。母狼身體虛弱,也很多疑: 稍微聽到一點兒聲響,就直打哆嗦。它常擔心自己不在家時,小狼會受欺負。人的氣味,馬的腳印,樹墩和垛起來的木柴,以及黑乎乎的施上廄肥的田野都使它害怕,仿佛在樹旁的黑暗中站著人,或者靠近森林的什么地方狗在吠。
這只狼已老了,嗅覺衰退,常把狐貍的腳印誤認為是狗的,有時甚至會迷了路,這在它年輕的時候從來都沒有發生過。它已經不能像過去一樣,去獵食小牛和大綿羊了,也不能迅速躲避放肆不羈的馬了,而只能找一些死動物吃;吃到新鮮肉食的機會已很稀少,只是在春天的時候,偶爾碰上只母兔,便奪去它身邊的小兔或者鉆進農夫有羊羔的畜棚里。
離它的窠穴四俄里處的大路旁,有一個冬天牧場。這兒住著一位看守人伊格納特。他是一位七十來歲的老頭,老是咳嗽,成天自言自語的。他通常夜間睡覺,白天帶著單筒獵槍在樹林中轉悠,向野兔輕聲打幾聲口哨。從前他大概是當過機械工人吧,所以每當要停下來,就對自己喊:“停車!”繼續往前走時,就喊:“開足馬力!”他有一條不知是什么種的黑色的大狗,名叫阿拉普卡。當狗跑出很遠時,他就向它喊:“開倒車!”有時他還唱唱歌,這時,身子抖動得很厲害,常常跌倒在地(母狼想,這是由于刮風的緣故),還喊叫著:“出軌了!”
母狼記起了夏天和秋天時,在冬天牧場旁,一只母綿羊和兩只未產過羔的母羊在草地上吃草,前不久它從這里跑過時,仿佛聽到羊棚里有羊叫聲?,F在,它一邊走近牧場,一邊推算著: 已是三月了,從時間來看,羊棚里一定會有羊羔。饑餓折磨著它。它想,很快就有可能吃上羊羔肉,這樣一想,它的牙齒便不由自主地喀嚓喀嚓響起來,眼睛在黑暗中閃閃發光,像兩團火。
伊格納特的房間,狗棚,羊棚和水井都用雪堆高高地圈起來。很寧靜,阿拉普卡也許已睡覺了。
母狼從雪堆旁躍到羊棚上,用爪子和嘴扒開草房頂。干草是腐爛和松散的,母狼險些兒掉進去。突然,一股熱氣、廄肥及羊奶的氣味撲入它的鼻腔。草房頂下,響起羊羔咩咩的叫聲。母狼跳進被揪開的窟窿,不料前腿跌倒了,前胸撞在一個柔軟溫暖的東西上,可能是母綿羊吧。這時,羊棚里不知什么東西突然尖聲叫起來,母綿羊猛然撞在墻上,母狼害怕了,一口咬住了第一個碰到嘴上的,然后猛撲過去。
它拼命地跑,這時阿拉普卡已經發現了它,瘋狂地嗥叫起來。雞也被驚動了,咕噠咕噠地驚叫著。伊格納特邊跑邊喊:
“開足馬力!朝著有聲響的地方!”
他機械地打著口哨,然后——“戈、戈、戈、戈!……”喊聲久久地在森林里回蕩。
當一切都漸漸地平靜下來后,母狼才稍許放了點心,開始注意起用牙咬住的,拖在雪地上的獵物。獵物挺沉的,而且好像比平常的羊羔硬得多,氣味又似乎不像羊的,還有那些古怪的聲音……母狼停下,把它放在雪地上,準備休息一會兒后就吃掉。突然,母狼警覺地跳開了。原來這不是羊羔,而是一條黑色的小狗。大腦袋,長腿,個頭也不小,而且和阿拉普卡一樣,整個腦門是一塊白斑??礃幼樱@是一條普通而粗魯的狗,它舔了舔自己受了傷的脊背,好像什么也沒發生似的,搖晃起尾巴,朝母狼吠起來。母狼咆哮著跑開了。小狗向它追過去。母狼四處張望了一下,把牙齒咬得喀嚓喀嚓響。小狗莫名其妙地停下來,心想,這大概是母狼要和自己玩。它朝牧場的方向張開了小嘴,響亮而高興地叫著,像是邀請自己的母親阿拉普卡來和它們一同玩。
天已拂曉,當母狼鉆進稠密的白楊樹林,回到家時,一棵棵白楊樹已清晰可見。鳥兒已經醒來了,不時從草叢中竄出一兩只山雞,不安地,小心翼翼地跳躍著。后面傳來了小狗的吠聲。
“為什么它跟著我跑?”母狼不解地想,“它大概是想讓我吃掉吧?!?br>
它和小狼崽住在一個不太深的洞穴里。三年前,一次強烈的暴風雨裹著沙石連根拔起了一棵高大的老松樹,就出現了這個洞?,F在,里邊還有枯樹葉和青苔。亂扔著的骸骨和犄角成了小狼們的玩具。三只很相像的小狼醒來了,站在洞口望著歸來的媽媽,搖晃著尾巴。小狗看見它們,遠遠地停下來,長時間地打量著。小狗發現它們也仔細地望著它,便像對一切陌生者一樣,狂吠起來。
天已大亮,太陽出來了,銀白色的雪在陽光下閃爍。小狗仍遠遠地站著,狂吠著。三只小狼吮吸著母乳,用爪子在它那消瘦的肚子上揉著。母狼啃著已發白的、干涸的馬骨頭。饑餓折磨著它。狗吠聲弄得它頭發痛,它想向這不速之客撲過去咬死它。
小狗疲倦了,聲音嘶啞了。它發現它們都不怕它,有點膽怯了。它一會兒蹲下,一會兒跳起來,向小狼走過去?,F在,在白晝的光亮下,完全可以看清這只小狗了。它的白腦門很大,而且像所有愚蠢的狗的特征一樣,是個高額骨。它的一雙蔚藍色的眼睛小而渾濁,整個面部的神態是一副傻相。它走近小狼,伸出爪子,把鼻子湊過去:
“姆尼亞,姆尼亞……嗯加、嗯加、嗯加!……”
小狼崽什么也不明白,搖晃著尾巴。小狗用爪子在一只小狼的腦袋上敲,小狼也用爪子在它頭上敲。小狗又側身向小狼靠過去,搖晃著尾巴,斜眼看著它。然后,突然從地上向上猛力一撲,在雪地上轉了幾個圈。小狼崽們開始追它,它仰面跌倒,四條腿還朝上挺著。三只小狼趕上來,高興地尖叫著咬它。但沒有咬傷,只是鬧著玩呢。烏鴉站在高高的松樹上,提心吊膽地觀看著它們的戰斗。這里變得熱鬧和愉快了。太陽和煦地照著。山雞不時地飛過被暴風雨刮倒的松樹,在陽光照耀下,四周呈現出一片綠色。
通常,母狼們為了自己的孩子從小養成捕食的習慣,經常讓它們和捕來的小動物一起玩?,F在,看著小狼們在雪地里追趕著小狗,和它搏斗,母狼想:“就讓它們習慣習慣吧?!?br>
玩夠了,小狼走回洞穴,躺下睡覺。小狗由于饑餓,嗥叫了一陣后,也挺著身子躺在太陽地里。睡醒后又玩開了。
整整一天一夜,母狼在回想著那天夜里羊棚里的羊羔叫聲和羊奶的氣味。由于饑餓,它把牙齒咬得喀嚓喀嚓響,不住地啃著不知啃了多少遍的骨頭。它把這些骨頭當做羊羔來安慰自己。小狼們吃奶了,小狗也想吃,它跑著轉圈兒,聞著周圍的積雪。
“我吃掉它……”母狼下決心了。
母狼向它走過去,小狗舔著母狼的臉,哀叫起來。它想,母狼是想和自己玩的。過去,母狼也吃過狗,但是小狗散發出濃烈的狗毛味,它如此虛弱的身體已承受不了這樣的氣味了。于是,它又走開了……
傍晚,天氣變得冷起來。小狗感到寂寞,回家去了。
小狼們緊緊地擠在一起睡著了,母狼又出去獵食。像往常一樣,稍有點聲響,它就恐慌。樹墩、柴堆、黑糊糊的灌木叢、人的聲音,都使它害怕。它踏著雪面的冰凌跑到路旁。突然,前面有一個黑影在閃現……它仔細觀察著,傾聽著,發現前面有一個什么東西在走動,還聽到有節奏的腳步聲。是胡獾吧?它謹慎地,憋住呼吸往路旁跑了跑,同時加快腳步,追過了黑影。它回頭一看,原來是白腦門的小狗,正不慌不忙地朝冬天牧場走去。
“再也不能讓它來打擾我啦。”母狼想著,快步向前跑去。
離牧場已經很近了。它又順著雪堆爬上了羊棚。昨天的窟窿已用草秸填塞住了,房頂上還增加了兩根新梁。母狼一邊迅速地用爪子和嘴扒著,一邊不住地張望著。它剛聞到一點兒熱氣和廄肥的氣味,突然,從后面傳來忽高忽低的歡樂的狗叫聲。小狗回來了,它撲向房頂上的母狼,然后跳進被狼扒開的窟窿。它感到了房子里的溫暖,也認出了母綿羊,叫得更厲害了……狗棚子里的阿拉普卡被吵醒了,它嗅出了狼的氣味,嗥叫起來。受驚的母雞也咕咕地叫開了。當伊格納特拿著單筒獵槍出現在門廊上時,那只嚇破了膽的母狼已經跑遠了。
“跑啦!”伊格納特吹起口哨來,“跑掉了!開足馬力,追!”
他扣動了扳機——槍沒打響;他又一次扣動扳機——還是沒打響;他第三次扳動槍機——一股巨大的火光從槍筒中噴出,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叭!叭!”聲。槍的后坐力猛烈地震動著他的肩膀。爾后,他一只手拿著槍,另一只手拿著斧子,跑出去了。
過了一會兒,他回到屋里。
“怎么回事?”一個在他這兒借宿的過路人被嘈雜聲吵醒了,用嘶啞的聲音問。
“沒什么……”伊格納特回答,“小事情。我們的白腦門狗為了取暖,習慣了和母綿羊一起睡覺。可就是不知道從門里進羊棚,老是鉆房頂。兩天前的夜里,它拆開房頂跑出去玩了,這個下賤胚!現在回來了,又翻開了房頂?!?br>
“傻瓜。”
“是啊,不過,它沒有得逞。我最討厭這愚蠢的家伙!”伊格納特一邊往火炕上爬,一邊嘆息說,“好啦,伙計,還早著呢,美美地睡一覺吧……”
早晨,他把白腦門狗叫到跟前,狠狠地揪了它一頓耳朵,然后用長棍子教訓它。他一邊打,一邊說:
“從門里走!從門里走!從門里走!”
(惠樹成尤建初譯)
眾所周知,在世界文學史上,契訶夫是無可爭議的短篇小說巨匠。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場景,取材于社會底層小人物悲歡離合的人生狀態,盡管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能扣人心弦,沒有起伏跌宕的矛盾沖突卻能引人入勝。讀者往往能從平靜、含蓄的敘述中,感受到作家面對生活憂郁而又嚴峻的目光,聽到他憧憬美好生活的心靈的跳蕩……這篇童話也鮮明地體現了契訶夫的這些藝術特點。
故事從一只母狼的窘迫生活開始。這是一只真正陷入困境的母狼。它年老體衰、饑困交加,還有三個年幼的兒女嗷嗷待哺。故事剛一開場就把我們的思緒引向廣袤的俄羅斯原野,引向淡淡的憂傷和落寞的情懷。透過母狼的孤苦無依的情狀,我們仿佛又看到了掙扎在俄羅斯社會底層的那些形形色色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小人物”們憂戚無奈的面容,仿佛又觸摸到了作家隱含在沉靜敘述背后的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情懷。
然而,畢竟這只是一篇動物故事。作家動物視角的悲憫情懷與人間立場的靜觀默察某種程度上還是迥然不同。比如,同樣是生命暮年的窘困,七十多歲的老看守人伊格納特的生活態度就比老狼達觀許多。他生活的軌跡是清晰而快慰的,“晚上睡覺,白天帶著單筒獵槍在樹林中轉悠,向野兔輕聲打幾聲口哨”,在這里,耳不聰,目不明,甚至體質上的弱不禁風,都不足以構成對老人的威脅,全部原因就在于,老人很有些“精神勝利法”,他時常沉浸于對昔日生活的美好回味中。那些職業口語就是明證。所以,從表象上看,老狼和老看守人似乎處境相似,同病相憐,但實質上,兩者的生命狀態判然有別。從這個角度說,衣食無虞、頤養天年的老看守人是令人羨慕的,因為他絕對體會不到拖著病弱之軀四處覓食的母狼的那份凄苦和無奈。
但是,就生命本身的境界和高度而言,那只重任在肩、殫精竭慮的老狼卻遠在老看守人之上的。且不說它對那只白腦門兒小傻狗的惻隱之心和仁慈之意,單就是它對自己三個兒女呵護有加、關懷備至的舉動就頗讓人感慨、唏噓了。當它一次次忍饑挨餓四處覓食時,心里最為牽掛的是三個孩子;當它一次次饑腸轆轆無功而返后,自己咬著牙齒啃著骨頭,精心喂哺著三個孩子;當它下定決心要吃掉小狗的時候,從白腦門小傻狗的天真之態上看到的還是它的三個孩子……可以說,正是因為老狼出于原始本能的母性和憐憫,才給了白腦門小傻狗生還的機會。俗話說,饑不擇食,慌不擇路??墒?,饑困交加、走投無路的老狼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放棄。這該是怎樣一種母性的情懷啊。母狼投注在白腦門小傻狗身上的復雜情緒因此格外意味深長。
也正因為如此,盡管是寫兇殘的野獸,但是,作者筆下卻沒有絲毫的貶斥和冷漠,相反倒是字里行間時時流淌著細膩的溫情。而我們作為故事的局外人也為老狼的每一次覓食行動而牽腸掛肚,為它的膽小怯懦、多疑孱弱唏噓不已。我們甚至開始為老狼下一次的覓食而祈禱……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節推進中,故事一步步接近了尾聲。此前一直占據故事核心的老狼退隱不見了,相反,老看守人伊格納特卻重新出現,并成了故事的終結者。
其實,這里恰恰是契訶夫的匠心所在。這樣戛然而止的處理給人留下了余音裊裊、回味無窮的想象空間。因為和那只苦心孤詣、殫精竭慮的老狼相比,老眼昏花、張冠李戴、連槍幾乎也打不響的老看守人真的是不中用了。這恰恰給了我們一種期待,期待所有如老狼、如白腦門小傻狗、如老看守人這樣的弱者們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都能看到濃重生活陰霾下乍泄的希望之光。
(李學斌)
上一篇:外國童話《[匈牙利]貝奈德克·狼和狐貍》鑒賞
下一篇:外國童話《[法國]沙爾·貝洛·灰姑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