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呼哀哉》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嗚呼哀哉的拼音:wū hū āi zāi
解釋 本為表示對死者哀悼的悲痛之辭。現多用來表示死亡或事情完結,有時含詼諧或諷刺意味。
出處 《左傳·哀公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是當時最博學的人之一,早年曾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但不為當時的諸侯采納,于是退而專心編修《詩》《書》《禮》《樂》《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被后世尊稱為“至圣”。
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十一日,孔子死了。魯哀公致悼詞說:“上天不善,不肯留下他這樣一位國老,讓他捍衛我居于王位,使我孤零零地憂愁成疾。哎喲!真是悲哀啊!仲尼先生啊,你這樣一走,我就失去了約束提高自己的榜樣。”
近義 一命嗚呼
例句
秦邦業將秦鐘打了一頓,自己氣得老病發了,三五日,便嗚呼哀哉了。
上一篇:《呆若木雞》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