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懸河》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口若懸河的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釋 說話像河水下瀉,滔滔不絕。本來是個褒義詞,形容能言善辯。后來常用為貶義,形容人夸夸其談,不著邊際。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郭子玄即西晉時玄學家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陽人。他小的時候就很有文才和思想,喜歡研究老莊學說,善于清談,曾經為《莊子》一書作注解,流傳至今。當時的太尉王衍常稱贊他說:“聽郭象說話,就如同高掛在天上的黃河在往下瀉水,灌注大地而不見枯竭。”
郭象閑居在家時,以寫文論道的方式自得其樂。后來征召為司徒的佐官,逐漸升遷為侍從皇帝、傳達詔命的黃門侍郎。東海王司馬越把他引納為自己的太傅(輔導太子的官)、主簿(魏晉時將帥重臣的主要僚屬,參與機要,總領府事),特受親信和倚重。郭象擔任要職后,手握重權,在朝廷內外聲威顯赫、氣勢逼人,使得當時輿論嘩然,到處都是讓他下臺的聲音。
近義 夸夸其談
反義 笨嘴拙舌
例句
他不擅在大庭廣眾之下演講,小圈子集會時則口若懸河。
上一篇:《反客為主》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口蜜腹劍》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