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匪惠;不卑不亢拼音,匪夷匪惠;不卑不亢對偶成語介紹
匪夷匪惠;不卑不亢拼音:fěi yí fěi huì;bù bēi bù kàng
【上】夷:殷末周初孤竹君的兒子伯夷。伯夷反對武王伐紂,商亡后,隱居首陽山,不吃周粟而餓死。惠: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柳下惠在魯國做官,多次遭罷免都不愿離去。比喻做人做事既不要像伯夷那樣固執,也不要像柳下惠那樣隨和。◆也作“不夷不惠”。《舊唐書·司空圖傳》:“匪夷匪惠,難居公正之明;載省載思,當徇棲衡之志,可放還山。”
【下】卑:低下,卑怯。亢:高傲。不自卑,也不高傲,得體而有分寸。◆也作“不亢不卑”“不抗不卑”。周而復《上海的早晨》:“他不卑不亢地說:‘妙喻妙喻!’”
【綜】比喻做人不過于固執,也不過于沒志氣;待人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無禮。
【例】他長期在大機關工作,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堅守他的做人原則———匪夷匪惠,不卑不亢———因此反而受到同事們的尊重。
上一篇:《匕鬯不驚,秋毫無犯》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匹夫之勇》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