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直筆
公元前621年,晉襄公病死,其子夷皋繼位為晉靈公,時年方七歲,便由相國、中軍元帥趙盾(即趙宣子)代掌國政。晉靈公生性殘暴,執(zhí)政后驕奢淫逸,濫殺無辜。趙盾屢次諍諫未果,反而被晉靈公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后快。晉靈公與大夫屠岸賈密謀派人行刺趙盾。刺客連夜遁入相府,見趙盾晚睡早起,忠心勤政,不忍加害,于是就告訴趙盾有人要謀殺他,之后就撞樹而死。
晉靈公一看沒能除掉趙盾,便又叫屠岸賈訓練一只兇猛的狼犬,假意召趙盾進宮喝酒,伺機放出狼犬撲向趙盾,趙盾的衛(wèi)士提彌明挺身而出,一下子扭斷惡犬脖子。晉靈公下令兩旁預伏的武士撲殺趙盾,提彌明護著趙盾,且戰(zhàn)且退,但終因寡不敵眾,提彌明血濺宮廷,以身殉主。幸虧一位受過趙盾救命之恩的武士靈輒舍身保護,趙盾才逃脫虎口。到了宮外,恰逢其子聞訊率家丁前來接應。父子倆不敢再回相府,急忙出了西門,準備逃往國外。途中遇見行獵回來的族弟趙穿。問明緣由后,趙穿勸他不要離開晉國,從長計議。于是,趙盾父子暫時避居河東。
趙穿回城后,用計取得晉靈公的信任,又以搜羅天下美女為名,把佞臣屠岸賈支使到外地去。后來,趁著晉靈公到桃園喝酒游樂時,指揮親信衛(wèi)士把晉靈公殺了。趙穿隨即把趙盾迎回國都絳城,繼立晉文公重耳的小兒子黑臀為國君,是為晉成公,由趙盾繼續(xù)輔佐國政。
晉靈公暴戾無道,對于他的死,全國上下拍手稱快。但趙盾總覺得謀弒國君的名聲,對于世代忠良的趙氏家族實在不好聽。一天,他召來太史董狐,讓董狐把記載國家大事的史簡讓他過目,只見上面寫著:乙丑(公元前607年)秋七月,趙盾在桃國謀害國君夷。趙盾大吃一驚,辯解道:“太史,你搞錯了吧!誰不知先君不是我殺的,當時我逃亡在外,怎能歸罪于我呢?”董狐義正辭嚴地說:“你身為相國,掌管國家大事。雖說逃亡,但沒離開國境,而且回都后不懲辦兇手,這件事的主謀不是你又能是誰呢?”“可以修改嗎?”趙盾商量道。“是非分明,這才是真正的歷史。董狐頭可斷,此簡不可改!”董狐不避權勢,據理力爭。趙盾無奈,只得作罷。
后人從此故事中引申出成語“董狐直筆”,又作“董狐之筆”。
——《左傳·宣公二年》
【故事啟示】 董狐是一位敢于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列舉歷史上生當亂世的英雄人物為信念而堅決斗爭的事跡,就有“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之譽。“功罪是非何地問,董狐南史簡寧刪。”(柳亞子《詠史》詩)縱觀洋洋灑灑的二十四史,便是漢唐盛世,也難免為尊者諱,隱去很多是是非非,恩怨情仇。其實,作為一位稱職的史官,應該如實記錄社會中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還歷史一個公道。
【成語釋義】 泛指正直不阿的史官或史學家如實記載歷史事件。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
【活用例句】 曾國荃對大哥的說法不服氣。去年湘中士人公推王闿運撰湘軍志。王闿運也揚言,為湘軍修志一事非他莫屬,他要秉~,不溢美,不飾惡,為湘軍存一信史。(《曾國藩》)
上一篇:《草菅人命》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草菅人命》意思解讀
下一篇:《虛左以待》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虛左以待》意思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