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 議
時下國人談到諾貝爾文學獎,或許最多聯想到的就是莫言。實則如果諾貝爾文學獎自己有意識和記憶的話,那么我相信在浩渺的文學云海中,有一個名字它永遠不會忘記——薩特。薩特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存在,而他或許也將永遠存在爭議,因為他本身就是矛盾的并存。
諾貝爾獎委員會給予他的授獎辭是“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薄八思吹鬲z!”生活在這個由人自身構建起來的龐大的社會體系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究竟怎樣才是最適合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自己就很不喜歡在看書的時候總是被無聊的事情所打擾一樣,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八思吹鬲z”這句話雖然有些極端,片面,但它反映出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作為一個很容易受別人影響的人,有時候很贊同這句話。“人像一粒種子偶然地飄落到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本質可言,只有存在著。”這樣想,人的一生,豈不是太可悲了么。對于紅拂來說,生活的指望就是逃出洛陽城,對于唐僧來說,生活的指望就是經歷磨難取得真經,細想來,悟空倘若真的一個筋斗云取得了真經,唐僧的指望豈不是就成了空,就像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必須找到一樣東西,一件事作為自己一生的指望一樣,對于薩特而言,他的指望就是自我塑造,他說“人被拋到這個世界上,除了自我塑造之外什么都不是?!比藦膩淼竭@個世界上開始就在一直不停地尋求依靠,這就是所謂的追求,倘若連追求都沒有了,或者還有什么指望、意義呢?但人本身的存在不就是無意義的么。書中有一段話很贊同“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只看到表面的“存在”,而其實,這種“存在”只是一種幻象。人們看到華麗的表象后,認為自己活得很好,看不清本質的人們,以此為目標,努力獲取那些“存在”。沒成想,原來一切的“存在”的根基都是“無”。所以,一個真正的“存在者”,一個看到事物本質的人,經過某些痛苦或坎坷的事情之后,很快就能認清“存在”的虛無性。在這個認清的過程中,“惡心”是必經之路?!被钪@件事的本身就是一幕自編自導的戲劇,誰知道是否真的有一個所謂“上帝”在空中俯視著我們呢?
塞納河左岸的“圓頂”咖啡館,是位于知識分子、藝術家云集的蒙巴納斯地區最大的咖啡館,也是巴黎最大的咖啡館,當年存在主義大師薩特和他的女友波伏娃當年幾乎天天會到這里來。想來或許是薩特的流動的血液中摻入了太多的塞納河水,才會讓“矛盾的薩特”和“矛盾的塞納河”如此驚人的相似。巴黎人有一個笑話:“在左岸散步,從你身邊匆匆而過的不是畫家就是藝術家;而在右岸,走路時留神不要踩別人的腳——那十有八九是一雙蹬著高級皮鞋的銀行家的腳!”
右岸奢侈、喧嘩、蓬勃;左岸樸素、寂寞、滄桑。左岸右岸不僅是一個地域上的區別,而更多的是理念和象征意義的不同。一條幾十米寬的大河,在人心浮動、靈活機巧的今天,能阻斷多少思想或行為的交流、融合和碰撞呢?每個人心中的答案不得而知,但是,不論人們如何評價和看待,一左一右依舊佇立在那里,隔著靜靜的塞納河水,相對百年。
上一篇:李宜瑩《為‘‘中國式’’正名》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荀璐陽《爭議之--愛,請換一種方式表達》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