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鶴立雞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鶴立雞群:hè lì jī qún
詞源: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詞由: 晉代中散大夫嵇康有個兒子名叫嵇紹,字延祖。長得身材高大,儀表出眾, 舉止風流瀟灑。有一次嵇延祖到洛陽去, 凡是路上看到他的人, 無一不露出贊許的目光, 有的人還不知不覺地跟著他轉。其中有個人對嵇延祖特別感興趣, 專程去向嵇康的朋友王戎說:“嵇延祖身材魁梧, 站在眾人之間, 就象一只白鶴站在雞群當中一樣。”王戎聽罷笑了笑說: “你還沒有見過他父親呢, 他父親長得更高大更漂亮。”
詞義: 如同白鶴站在雞群中一般。形容一個人的才能和儀表非常出眾,在一群人中顯得很突出。亦作“鶴處雞群”。
書證:唐·《敦煌變文集·卷五·維摩詰經講經文》:“遙望而清風宛在,鶴處雞群。”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二則:“父親呵,休錯認做蛙鳴井底,鶴立雞群。”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三論“文人相輕”》:“至于說:‘平心而論,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原非確論’,則在近來的莊子道友中,簡直是鶴立雞群似的卓見。”
上一篇:成語《魚游釜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黃粱一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