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魚游釜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魚游釜中:yú yóu fǔ zhōng
詞源:《后漢書·張綱傳》:“若魚游釜中, 喘息須臾間耳。”
詞由: 東漢順帝時, 廣陵郡 (今江蘇中部) 有個叫張嬰的人, 由于忍受不了地方官吏的殘酷壓迫, 聚眾數萬人,殺了刺史、太守等人,在揚州、徐州之間轉戰了十多年,朝廷一直拿他們沒有辦法。公元142年(漢安元年),有個官員叫張綱,因為得罪了大將軍梁冀,梁冀便通過尚書,任命張綱為廣陵太守,企圖以此置張綱于死地。張綱受職以后,一反歷任太守派兵征討的辦法,只帶了十幾名將士,來到張嬰駐扎的地方。他采取撫慰和誘降的手段,使張嬰十分感動。張嬰流著眼淚說:”我是一個不通大理的人,對朝廷的情況不了解,只是由于不能忍受刺吏、太守的貪狼殘暴,才不得不聚眾以求活命,這就好象魚在鍋里游動,只能暫時維持生命。現在聽了你的這番話,才使我獲得了新生。”第二天,張嬰便帶領起義的隊伍,投降了張綱。
詞義:魚在鍋里游。釜:鍋。比喻身處絕境,快要滅亡。
書證: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一回:“鄔文化大喜:‘姜尚進山,似魚游釜中,肉在幾上。’”
上一篇:成語《食肉寢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鶴立雞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