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相煎太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相煎太急:xiāng jiān tài jí
詞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 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詞由: 曹丕為了穩定帝位, 想把曹植殺掉。有一天, 他以父喪期間兄弟禮儀欠周為借口, 拿下曹植問罪。曹丕指責他說:“你我情雖兄弟, 義屬君臣, 你怎么能恃才蔑禮? 今天限你在走七步的時間里吟詩一首, 如若不能就處死你。”曹植說:“愿乞題目。”曹丕說:“就以兄弟為題, 但不許說出‘兄弟’字樣。”曹植應聲邁開腳步, 走一步念一句,不到七步, 詩吟成了。曹丕聽了,也很慚愧。即使這樣, 曹丕對他的迫害一直沒有放松。
詞義: 豆萁在釜下燃, 煮的是豆,為什么煮煎得很急呢? 原比喻骨肉相殘, 后也比喻內部之間的迫害或殘害很厲害。亦作“相煎益急”。“相煎何急”。
書證: 魯迅《咬文嚼字》:“這才知道我又錯了, 原來都是弟兄, 而且現在‘相煎益急’, 象曹操的兒子阿丕和阿植似的。”周恩來就皖南事變為新華日報題詞:“千古奇冤, 江南一葉,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上一篇:成語《百步穿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秋風掃落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