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賠了夫人又折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賠了夫人又折兵:péi le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
詞源: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詞由:三國時,吳國的都督周瑜為奪回以前借給劉備的荊州,便與孫權合謀,以將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為由,騙劉備到東吳,然后將他扣留,作為索取荊州的人質。諸葛亮為此出謀畫策。劉備一到東吳,即大造吳侯孫權的妹妹結親的輿論,爭取吳國頗有聲望的喬國老的大力支持,并博得了吳國太的賞識,很快成了親。周瑜、孫權一時插手不成。不久,劉備和孫夫人一起設法逃出了吳都,準備回蜀國。周瑜得知后即水陸并進,追殺劉備。正當劉備逃至劉郎浦,只見面前江水迷茫,無船可渡;后面東吳的兵馬鋪天蓋地追來,情況十分危急之時,諸葛亮親自率領的荊州水軍出現了。劉備立即棄舟登岸,周瑜的追兵亦登岸追擊。誰知蜀兵早有埋伏,追兵被殺得大敗而逃。這時,只聽得蜀兵齊聲吶喊道: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聽了,大叫一聲,當即昏倒了。
詞義:比瑜想占便宜反而吃了大虧,受到了雙重損失。
書證: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日本小隊長見賠了夫人折了兵,氣得跳腳亂罵,有心追趕,又怕半夜三更踩上地雷;只好忍著氣轉回碉堡。”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假若,她想,方法想得不好,而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那才丟透了臉!”
上一篇:成語《角巾私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起死人,肉白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