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角巾私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角巾私第:jiǎo jīn sī dì
詞源: 《晉書·王濬傳》:“卿旋旆之日, 角巾私第, 口不言平吳之事。”詞由: 王濬是晉初弘農人, 在三國統一于晉的事業中, 他為司馬氏立下了很大功勞。在任益州刺史時,奉命伐吳。從蜀地沿長江而下討伐吳國, 不是靠陸戰, 而是靠水戰。于是王濬便大造戰船, 船造得大而堅固。有了堅固的樓船,王濬便從成都出發, 向東吳進發。吳國想了個辦法, 就是用鐵鏈橫在江面上, 把長江鎖之, 使王濬的戰船不能行進。王濬針對吳國的防守戰術, 就造了木筏火炬, 把鐵鏈燒毀, 一直打到石頭城下。吳主孫皓到了山窮水盡地步了, 只好向晉投降, 于是晉就把吳滅掉了。王濬立下了這么大的功勞, 在凱旋回歸的時候, 卻脫掉官服, 穿上普通衣服, 絕口不談平吳之事。晉武帝司馬炎對王濬很是稱道。
詞義: 脫掉官服住在自己家里。角巾: 有角的巾, 古代隱士常戴的頭巾。私第: 私人的居住之地。后用來表示功成身退。
書證: 宋·汪元量 《鶯啼序·重過金陵》:“因思疇昔, 鐵索千導, 漫沉江底。揮羽扇, 障西塵, 便好角巾私第。清談到底成何事?”明·唐順之《與何總兵柏村》:“西還之后,兩川復有長城,公亦角巾私第,徘徊浣花之曲,自有余樂可知也。”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老先生功在社稷,今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功,真古名將風度。”
上一篇:成語《見機而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賠了夫人又折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