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家雞野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家雞野鶩:jiā jī yě mù
詞源:《太平御覽》卷九百十八引《晉書》: “在荊州與都下人書云:‘小兒輩賤家雞, 愛野雉,皆學逸少書。’”
詞由: 王羲之是晉代的大書法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其實在當時,還有一個書法和王羲之齊名的人,就是庾翼。庾翼一直走在仕途上,初拜陶侃大尉府參軍, 累遷南蠻校尉, 后都督江荊, 負雍、梁、益等六個州的軍事, 因此他也建立了不少軍功。他長期在外, 書法就只能是他的業余愛好了, 不象王羲之一心專攻書法。雖然庾翼的書法有自己的風格, 自成一家, 但盛行的卻是王羲之的書法, 連庾翼自己的兒子也都學王羲之。庾翼有一次在給一個朋友的信中談到這件事,他說:“小兒輩都輕視家雞, 愛野雉。等我回家去, 我倒要和王羲之的書法比一比。”
詞義: 晉人庾翼把自己的書法喻為家雞, 把王羲之的書法喻為野雉。后比喻為不同的書法風格。
書證: 宋·蘇軾《跋庾征西帖》:“征西 (庾翼) 初不服逸少, 有家雞野雉之誚, 后乃以為伯英再生。”宋·蘇軾《書劉景文所藏王子敬帖絕句》: “家雞野鶩同登俎, 春蚓秋蛇總入奩。”
上一篇:成語《家常便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將機就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