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六月飛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六月飛霜:liù yuè fēi shuāng
詞源: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于燕地。”李善注引《淮南子》:“鄒衍盡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譖而系之。鄒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
詞由:戰(zhàn)國時,鄒衍在燕國做官。他是齊國臨淄人,很有才干,對燕昭王也很忠心。燕昭王派他做建筑碣石宮的工程師,他很盡力。燕昭王死了,他的兒子繼位,就是燕惠王。惠王聽了讒言,就把他關(guān)進牢獄。鄒衍受了誣害,在獄中仰天大哭。時正炎夏,天上忽然降下霜來。燕處北方,地寒天冷,五谷也不生。
詞義:六月里降下霜來。后用來比喻冤獄。亦作“飛霜六月”、“五月飛霜。”
書證:唐·張說《獄箴》:“匹夫結(jié)憤,六月飛霜。”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唐·李白《古風(fēng)》三七:“燕臣昔慟哭,五月飛秋霜。”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席方平》:“飛揚跋扈,狗臉生六月之霜;隳突叫號,虎威斷九衢之路。”董必武《感時雜詠》:“果然六月慘飛霜,只為沉冤未可忘。重慶青年集中訓(xùn),屢興黨獄法西方。”
上一篇:成語《八公草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具體而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