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揮而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揮而就:yī huī ér jiù
詞源: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薦舉不捉》:“一揮而就, 真有本領?!?/p>
詞由: 唐代湖南長沙有個才子, 名叫王璘。他有驚人的記憶力, 傳說“日記萬言”。有一次他在花園中作詩, 手握毛筆, 揮毫而就, 一下子就寫了“鳥散花落詩”三十首, 不巧的是, 詩剛寫成, 暴風雨就來了, 把他寫成的詩稿全部吹入泥水之中。旁人為他十分惋惜,但王卻不以為然。于是又叫書童取紙筆磨墨,重新寫起,一會兒又寫成了十幾首詩。朋友們見此情景都驚奇地說:“一揮而就,真有本領。”
詞義:一揮筆就寫成。揮:揮筆;就:成功。形容文思敏捷,或寫字作畫即刻完成。亦作“一揮而成”。
書證:《宋史·文天祥傳》:“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其言萬余,不為稿,一揮而成?!泵鳌ち_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立石墓側,時人奇之?!表w奮《經歷》:“寫這樣文章的人,必須把所要寫的內容,徹底明了,徹底消化,然后用敏銳活潑的組織和生動雋永的語句,一揮而就?!?
上一篇:成語《一國三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一箭雙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