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喑啞叱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喑喑啞叱咤:yìn wù chì zhà
詞源:《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喑啞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詞由:在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中,韓信先投靠項羽,未被重用,又歸屬劉邦,仍因嫌官職小而逃離。肖何月下追回韓信,劉邦才設(shè)壇拜韓信為大將軍。拜將儀式結(jié)束后,劉邦坐下來對韓信說:“丞相(即肖何)屢屢稱道將軍,將軍有什么好的計策來開導(dǎo)我呢?”韓信謙讓了一番,就問劉邦說:“如今大王向東爭奪天下,對手不就是項王嗎?”劉邦說:“是的?!表n信說:“大王自己估量,在勇敢、強悍、仁愛、剛毅等方面與項王相比,哪個強呢?”劉邦沉默了好一會,說:“我不如項王?!表n信說:“我也以為大王在這些方面不如項王。我曾經(jīng)事奉過項王, 請讓我談?wù)勴椡醯臑槿?。項王發(fā)怒咆哮起來, 千百個人都被他嚇倒, 然而他不能任用賢能的將領(lǐng), 可見這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苯又种v了項羽只有婦人之仁; 分析了他名為霸主, 其實早已失去民心; 論述了劉邦平定關(guān)中的有理條件等等。劉邦聽了非常高興, 對韓信是相見恨晚。于是聽從韓信的計策, 向東進軍。于公元前206年8月, 平定了關(guān)中。
詞義: 原指項羽發(fā)怒咆哮。后凡指大聲怒吼呼喝。亦作“喑嗚叱咤”。
書證: 唐·駱賓王《代李敬業(yè)討武氏檄》:“暗嗚則山岳崩頹, 叱咤則風(fēng)云變色?!濒斞浮都饧斑z·“十二個”后記》:“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大概還以為托羅茲基是一個喑嗚叱咤的革命家和武人。”
上一篇:成語《喋喋不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回光返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