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喋喋不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喋喋不休:dié dié bù xiū
詞源:《史記·張釋之傳》:“豈敩(效)此嗇夫諜諜(即喋喋)利口捷給哉。”
詞由:西漢文帝時的名臣張釋之,直言敢諫,執法公正、嚴明,也因此被任命為廷尉。有一次,張釋之隨漢文帝游上林(皇家園林之一)登虎圈。文帝向上林尉詢問有關禽獸情況,上林尉一個都回答不出來。這時,一個管虎圈的小官(即嗇夫)見機會來了,便在皇上面前講個沒完沒了,以顯示一下自己。文帝聽了很為滿意,于是讓張釋之提升嗇夫為上林尉,張釋之不同意,他考慮了好一會,上前問文帝道:“陛下以為絳侯周勃是怎樣的人?”文帝回答說:“是個長者。”張釋之又問:“東陽侯張相如怎么樣?”文帝答道:“也是長者。”爾后,張釋之說:“象周勃、張相如這些功勞卓著的長者,其實他們都不善于言談,難道也要去效法這位嘮嘮叨叨、說個不停的虎圈嗇夫嗎?”接著,張釋之又以秦朝任用一批徒有虛名而并無真才實學、也不能及時如實向上反映問題,終使傳至二世就“天下土崩”的教訓,提醒皇上不要因為嗇夫會講就提升他。后來,漢文帝接受了張釋之的意見,取消了原來的想法。
詞義: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喋喋:形容話多。休:止。原作“喋喋利口”。
書證:《漢書·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鴝鵒》:“尚與王喋喋不休。”
上一篇:成語《咄咄逼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喑啞叱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