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手足無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手足無措:shǒu zú wú cuò
詞源: 《論語·子路》:“名不正, 則言不順; 言不順, 則事不成; 事不成, 則禮樂不興; 禮樂不興, 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 則民無所措手足。”
詞由: 孔子周游列國, 從楚國回到了衛國, 子路問孔子說:“衛君如果讓老師去輔政,那么,您打算從哪件事入手做起呢?”當時, 正是衛國立家廟亂了名分之際, 所以孔子說:“依我之見,必須先把他們的名分規正起來。”子路說:“老師怎么如此迂闊, 不通世故, 何必急急忙忙先給他們正名分呢?”孔子說:“由(子路名)呀,你真是個極端鄙俗的人。君子對有些道理不懂,寧可不說,有待細細考究。我要先正名分,自有道理。因為名分不正,說話就不能順理成章,說話不能順理成章,做事就不能成功;事情辦不成功,禮節音樂的興起就是空話;禮節音樂興不起來,那么刑罰也就不能合法,老百姓就弄得手足無措了。所以,為政的人,對名分的規正,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大意。”
詞義:手和腳不知該怎么放才合適。措:安放。形容驚慌得不知如何才好。亦作“手足失措”。
書證:唐·韓愈《為韋相公讓官表》:“承命震駭,心神靡寧,顧己慙慙,手足失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司馬懿驚得手足無措。”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二回:“……正猶疑不定,忽報宋兵到了,驚得手足無措。”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莊大老爺奉他們兩位炕上一邊一個坐下,茶房又奉上茶來。弄得他二人坐立不安,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上一篇:成語《手不釋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投筆從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