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一生》全文|賞析|讀后感
葉圣陶
伊生在農家,沒有享過“呼婢喚女”、“傅粉施朱”的福氣,也沒有受過“三從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訓,簡直是很簡單的一個動物。伊自出母胎,生長到會說話會行動的時候,就幫著父母拾些稻藁,挑些野菜。到了十五歲,伊父母便把伊嫁了。因為伊早晚總是別人家的人,多留一年,便多破費一年的穿吃零用,倒不如早早把伊嫁了,免得白擲了自己的心思財力,替人家長財產。伊夫家呢,本來田務忙碌,要雇人幫助,如今把伊娶了,即不能省一個幫傭,也抵得半條耕牛。伊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個孩子,伊也莫名其妙,只覺得自己睡在母親懷里還是昨天的事,如今自己是抱孩兒的人了。伊的孩子沒有搖籃睡,沒有柔軟的衣服穿,沒有清氣陽光充足的地方住,連睡在伊的懷里也只有晚上睡覺的時候才得享受,白天只睡在黑蜮蜮的屋角里。不到半歲,他就死了。伊哭得不可開交,只覺得以前從沒這么傷心過。伊婆婆說伊不會領小孩,好好一個孫兒被伊糟蹋死了,實在可恨。伊公公說伊命硬,招不牢子息,怎不絕了他一門的嗣。伊丈夫卻沒別的話說,只說要是在賭場里百戰百勝,便死十個兒子也不關他事。伊聽了也不去想這些話是什么意思,只是朝晚地哭。
有一天伊發見了新奇的事了: 開開板箱,那嫁時的幾件青布大襖不知哪里去了。后來伊丈夫喝醉了,自己說是他當掉的。冬天來得很快,幾陣西風吹得人徹骨地冷。伊大著膽央求丈夫把青布襖贖回來,卻吃了兩個巴掌。原來伊吃丈夫的巴掌早已經習以為常,惟一的了局便是哭。這一天伊又哭了。伊婆婆喊道,“再哭? 一家人家給你哭完了!”伊聽了更不住地哭。婆婆動了怒,拉起搗衣的杵在伊背上抽了幾下。伊丈夫還加上兩個巴掌。
這一番伊吃的苦太重了。想到明天,后天……將來,不由得害怕起來。第二天朝晨,天還沒亮透,伊輕輕地走了出來,私幸伊丈夫還沒醒。西風像刀,吹到臉上很痛,但是伊覺得比吃丈夫的巴掌痛得輕些,就也滿足了。一口氣跑了十幾里路,到了一條河邊,才停了腳步。這條河里是有航船經過的。
等了好久,航船經過了,伊就上了船。那些乘客好似個個會催眠術的,一見了伊,便知道是在家里受了氣,私自逃走的。他們對伊說,“總是你自己沒長進,才使家里人和你生氣。即使他們委屈了你,你是年幼小娘,總該忍耐一二。這么使性子,碰不起,苦還有得吃!況且如今逃了出去,靠傍誰呢? 不如趁原船回去罷。”伊聽了不答應,只低著頭不響。眾客便有些不耐煩。一個道,“不知伊想的什么心思,論不定還約下了漢子同走!”眾人便嘩笑起來。伊也不去管他們。
伊進了城,尋到一家薦頭。薦頭把伊薦到一家人家當傭婦。伊的新生活從此開始了:雖也是一天到晚地操作,卻沒下田耕作這么費力,又沒人說伊,罵伊,打伊,便覺得眼前的境地非常舒服,永遠不愿更換了。伊惟一的不快,就是夜半夢醒時思念伊已死的孩子。
一天,伊到市上買東西,遇見一個人,心里就老大不自在,這個人是村里的鄰居。不到三天,就發生影響了: 伊公公已尋了來。開口便嚷道,“你會逃,如今尋到了,可再能逃? 你若是乖覺的,快跟我回去!”伊聽了不敢開口,奔到里面,伏在主婦的背后,只是發呆。主婦便喚伊公公進來對他說,“你媳婦為我家幫傭,此刻約期還沒滿,怎能去?”伊公公無可辯論,只得狠狠地叮囑伊道,“期滿了趕緊回家! 倘若再逃,我家也不要你了,你逃到哪里,就在哪里賣掉你,或是打折你的腿!”
伊覺得這舒服的境地,轉眼就會成空虛,非常舍不得。想到將來……更害怕起來。這幾天里眼睛就腫了,飯就吃不下了,事也就做不動了。主人知道伊的情況,心想如今的法律,請求離婚,并不繁難,便問伊道,“可情愿和夫家斷絕?”伊答道“哪有不愿?”主人便代伊草了個呈子,把種種以往的事實,和如今的心愿,都敘述明白,預備呈請縣長替伊作主。主婦卻說道,“替伊請求離婚,固然很好,但伊不一定永久做我家幫傭的。一旦伊離開了我家,又沒別人家雇伊,那時候伊便怎樣? 論情呢,母家原該收留伊,但是伊的母家可能辦到?” 主人聽了主婦的話,把一腔俠情冷了下來,只說一聲:“無可奈何!”
隔幾天,伊父親來了,是伊公公叫他來的。主婦問他,“可有救你女兒的法子?”他答道,“既做人家的媳婦,要打要罵,概由人家,我怎能作得主? 我如今單是傳伊公公的話,叫伊回去罷了。”但是伊仗著主婦的回護,沒有跟伊父親同走。
后來伊家公婆托鄰居進城的帶個口信,說伊丈夫正害病,要伊回去服侍。伊心里只是怕回去,主婦就替伊回絕了。
過了四天,伊父親又來了。對伊說,“你的丈夫害病死了,再不回去,我可擔當不起。你須得跟我走!”主婦也說,“這一番你只得回去了。否則你家的人就會打到這里來。”伊見眼前的人沒一個不叫伊回去,心想這一番必然應該回去了。但總是害怕,總是不愿意。
伊到了家里,見丈夫直僵僵地躺在床上,心里很有些兒悲傷。但也想,他是罵伊打伊的。伊公婆也不叫伊哭,也不叫伊服孝卻領伊到一家人家,受了二十千錢,把伊賣了。伊的父親,公公,婆婆,都以為這個辦法是應當的,他們心里原有個成例: 田不種了,便賣耕牛。伊是一條牛,——一樣地不該有自己的主見——如今用不著了,便該賣掉。把伊的身價充伊丈夫的殮費,便是伊最后的義務。
一九一九年二月
【賞析】 葉圣陶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著名作家,早在五四運動前便寫過文言小說,后一度擱筆,從1919年起以白話文重新開始了小說創作, 《一生》即是后來的第一篇。
這篇小說描述了一名生在農家、在別人眼里“簡直是很簡單的一個動物”一般的青年婦女,在封建社會欺壓蹂躪之下的悲慘經歷。她的遭遇與魯迅《祝福》里的祥林嫂有些相似,也曾逃出夫家到城里當傭人,短暫地度過一段較為滿意的生活,但不久就被發現并領回來賣了,而“伊的父親,公公,婆婆,都以為這個辦法是應當的,他們心里原有個成例: 田不種了,便賣耕牛。伊是一條牛,——一樣地不該有自 己的主見—— 如今用不著了,便該賣掉。把伊的身價充伊丈夫的殮費,便是伊最后的義務”。對她被賣以后的生活小說未作交代,但已可以想見等待著她的必然是與祥林嫂相似的命運。《一生》的創作和發表均比《祝福》早約五年時間,雖不及后者豐富深刻,卻也很典型地概括了舊中國無數貧窮的勞動婦女,在充滿血腥味的封建“成例”的桎梏中,既對人生渾渾噩噩“莫名其妙”,又出于本能想掙脫苦難但覺“無可奈何”的悲劇命運。
《一生》在思想內容上反映了作者為人生而藝術的創作態度,在藝術上也很突出地顯示了作者一貫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它所描寫的內容是當時農村中習以為常的凡人小事,作者不去夸飾矯作、嘩眾取寵,而是嚴格地按照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去反映生活。作者在安排小說的情節結構時,繼承了我國傳統小說的特點,緊緊地圍繞著“伊”的命運來展開,不橫生枝節,旁添葉蔓,主干突出,有頭有尾,樸樸實實地沿著時間發展的順序,將“伊”的故事直敘出來。小說中這種一順到底的情節結構,同人物步步悖逆人性的境遇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使原本卑瑣灰色的生活愈顯得抑郁窒息,更能激起讀者的同情。作品里沒有繁復纖屑的描寫,但在平易樸實、真切自然的敘述之中時時點綴上一些典型的細節,溶進去星星點點精警簡短的議論,亦顯得鮮活靈動,不枯不板,引人入勝。
小說篇幅不長,卻題為《一生》,顯然意在概括、揭示主人公一生的遭際命運。為了解決篇幅之短與“一生”之長的矛盾,作品主要借助于簡潔凝煉的語言和恰到好處的選材剪裁。從語言來看,它不事鋪陳,精心地錘煉字句,意到即止,留有余韻,遣詞行文還帶有文言小說的痕跡。例如小說寫伊的公公尋到伊的時候,“開口便嚷道,‘你會逃,如今尋到了,可再能逃?你若是乖覺的,快跟我回去!’伊聽了不敢開口,奔到里面,伏在主婦的背后, 只是發呆”。一字一句都結結實實, 穩當妥帖,用字甚少卻寫出了伊公公的憤怒、強橫和伊的惶恐、拙訥,其中“嚷”、“奔”、“伏”、“發呆”數字,十分精煉傳神,公媳二人的聲氣、情態、心理無不躍然紙上。小說名為“一生”,實際上僅寫了伊前十七、八年的生活,但已足以顯示出封建社會對待伊的“成例”和伊在封建社會中別無它途的“成例”命運,其未來生活的悲劇走向和結局已無須贅述,給讀者留下了思索想象的余地。即在伊這十七、八年的生活中,小說也只詳寫了伊最后一次被打而出逃后的情形,對此之前的生活只作了簡略的概述; 而概述之中又側重于十五歲成為人妻及隨后成為人母時的情形;在詳寫幫傭前后的情形時卻對幫傭生活又僅作些簡單的交代。這樣一來,小說便取得了以部分顯示全體、以典型涵蓋一般和疏密有致、詳略得當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一小時的夢》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一道三個未知數的算題》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