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投筆從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投筆從戎:tóu bǐ cóng róng
詞源:《后漢書 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硯)間乎?”
詞由:東漢時有個人叫班超,幼有大志,好讀書,并且擅長辯論。漢明帝永平五年他哥哥班固做了校書郎,他同其母也跟著到了洛陽。當時因家境貧困,他就去幫官府抄寫文書,借以維持生活。日子久了,他感到實在沒有出息,甚為厭煩苦惱。有一天,他在抄寫文書的時候,突然投筆于地,嘆息道:“大丈夫應當學那張騫和傅介子,為國家建立功業,怎能這樣長久地埋頭在筆硯之中呢?”之后,他便投軍去了。班超投軍以后,隨大將軍竇固出征,作戰英勇,屢立大功。后來,他奉令出使西域,四十歲出去,七十一歲才回到洛陽。在遠離家鄉的三十一年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難,為漢朝爭取了五十多個國家的和好相處,鞏固了漢朝政權,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文化交流。和帝即位后,按功行賞,封他為定遠侯。
詞義:扔掉筆去參軍。從戎:從軍,參軍。一般指文人從軍。簡作“投筆”。
書證:唐·魏征《述懷》詩:“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雖出于書生投筆從戎的素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他象同世交子弟閑話一樣,問了問賀人龍的家庭情況, ‘投筆從戎’的經過。”冰心《悼郭老》:“我們也聽到詩人在大革命時代投筆從戎, 以后又到了日本。”歐陽山《三家巷》:“我如今雖然投筆從戎, 但是我還記得咱們剛畢業的那個夏天的晚上, 在三家巷里的那一切, 仿佛還是昨天的事兒。
上一篇:成語《手足無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投鼠忌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