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手不釋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手不釋卷:shǒu bù shì juàn
詞源: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 手不釋卷。”
詞由: 三國時, 吳國孫權手下有員大將叫呂蒙。呂蒙武藝高強, 但缺少文才。孫權見呂蒙年輕有為, 就勸他多讀點書, 增長知識。呂蒙心想: 念書是文人的事, 跟我們武將有什么關系? 于是推辭說:“軍中事務繁忙, 實在沒有時間讀書。”孫權接著開導說:“你說事務繁忙, 這一點不假, 但總不會比我忙吧! 我自從主持軍政大事以來, 一直在百忙中擠時間多讀史書及諸子兵法。我自己覺得學了大有長進, 辦起事來, 順利多了。你才智過人, 年輕聰明,如能多讀史書、兵法,日后在軍事上一定能有所建樹。”孫權見呂蒙一邊聽,一邊點頭,便趁熱打鐵,用前人勤學的事跡來激勵他, 說:“漢光武帝劉秀雖身負軍政要職,學習起來常常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書本; 曹孟德年紀老大了, 還堅持讀書學習。你年紀輕輕, 為什么不求上進呢?”呂蒙終于被孫權的話打動了, 從此, 他發奮讀書, 長進很快, 成了文武雙全的人才。
詞義: 不肯放下手里的書。釋: 放下; 卷: 書本。形容好學勤讀。
書證: 《三國志·魏文帝紀,評注引《典論·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 手不釋卷。”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閔象南老好觀書, 年七十余, 每夜漏下二三十籌, 手不釋卷。”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 “我想, 凡嗜好的讀書, 能夠手不釋卷的原因也就是這樣, 他在每一葉每一葉里, 都得著深厚的趣味。”
上一篇:成語《成都賣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手足無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