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意見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常常會爆發(fā)戰(zhàn)爭,而強大的國家往往又充當著侵略者和保護者的雙重身份。
有一年,實力強大的楚國前去攻打鄭國,而弱小的鄭國沒有對抗楚國的能力,于是就向自己的盟國,有強大軍隊的晉國求救。晉景公派大將樂書率兵前去增援。楚國軍隊看見來勢洶洶的晉軍,感到害怕了,為了減少損失,就退兵回楚國了。
大將樂書沒有想到自己帶兵準備過來打仗的,結果仗也沒有打成,楚軍就退兵了,心里有些不甘心,于是就去攻打與楚國結盟的一個小國蔡國。蔡國國君看見來意不善的晉軍嚇壞了,趕緊向楚國求救。楚國本來并不打算和晉國軍隊硬碰硬,但盟國來求救,又不好不理會,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各自帶領自己所管轄的兩個縣的人馬去救蔡國。
當楚軍和晉軍在蔡國境內相遇時,晉國兩名大將趙同和趙括向主帥樂書請求帶兵前去和楚軍作戰(zhàn)。樂書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將一部分人馬交給了兩個將軍。樂書的謀士知莊子、范文子和韓獻之聽說后一起來見樂書,并勸阻他說:“我們這一次的任務是解救鄭國,現在楚軍已經從鄭國撤走了,而我們卻因為楚軍沒有和我們打仗而去攻打蔡國,這是把正義的援助變成了可怕的侵略,這樣一來就激怒了楚國,所以他們才派兵來救蔡國。現在情況對我們很不利,對方只不過是兩個縣的兵力,贏了也沒有什么光彩;如果我們輸了,就會成為我們一生的恥辱,那就更沒有臉面回去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我們現在就退兵回國比較好。”樂書聽了這幾位謀士的話之后,認為非常有道理,于是就命令停止對楚軍發(fā)起攻擊,準備撤軍回國。這又引起其他主戰(zhàn)派的反對,他們說:“將軍,我們認為只有大多數人的看法一致,才能取得成功。現在在您的手下有十一個謀士,只有三個人不同意和楚國打仗,另外有八個人同意,您為什么只聽少數人的意見呢?”樂書聽了很嚴肅地回答說:“正確的意見才能真正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這三位先生雖然人數少,但他們都是我們晉國有名的賢能之士,他們的意見就代表著大多數人的意見。你們怎么能說我沒有聽從大多數人的意見呢?”
于是,樂書沒有理會主戰(zhàn)派的意見,下令晉軍立刻撤軍退回了本國。兩年之后,樂書又率兵攻伐了蔡國,同時還對楚國進行了小規(guī)模的襲擊。知莊子他們三人通過對局勢的分析和對敵人情況的深入了解之后,建議東書應該暫時停止攻伐楚國,而要將目標轉向另一個國家沈國。樂書認為他們說得很對,于是就采納了他們的意見,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由于樂書有著寬闊的胸懷,所以他才不會只聽多數人的意見,而是只聽取正確的意見,以至于當時人們都稱贊他說:“樂書在聽從正確的意見時,他的感覺就像是水向低處流一樣的自然。”
上一篇:《梁山伯和祝英臺》
下一篇:《沉香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