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摧枯拉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
詞源: 《晉書·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 若摧枯拉朽, 何所顧慮乎。”詞由: 公元822年, 荊州牧王敦起兵反對東晉朝廷, 并勸梁州刺史甘卓一同舉兵, 推翻東晉王朝。起初甘卓同意, 可到發兵這一天, 甘卓猶豫起來, 沒有來, 派了參軍孫雙勸甘卓不要反叛朝廷。王敦要孫雙告訴甘卓, 他不是背叛朝廷, 而是要驅逐皇帝身邊的壞人。這時, 反對王敦反叛朝廷的湘州刺史司馬丞, 也派了主簿鄧騫來勸甘卓起兵討伐王敦, 甘卓的參軍李梁勸甘卓不要輕舉妄動, 鄧騫說: 王敦的兵馬不過萬余, 而甘卓的兵力超過王敦的一倍,如果甘卓起兵攻打武昌,猶如摧毀干枯的草、朽爛的樹一樣,這還有什么猶豫的呢?
詞義: 摧毀干枯的草, 拔掉腐爛的樹。摧: 摧毀;枯、朽:枯草朽木。比喻非常容易消滅敵人,摧毀事物。
書證: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九回:“殺散左哨軍兵, 如摧枯拉朽的直沖過來。”何其芳 《再談詩歌形式問題》: “他認為‘“五四”以來的新詩是起摧枯拉朽的作用的’,并且肯定不少好的詩歌在許多歷史時期起過作用。”
上一篇:成語《搖唇鼓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教猱升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