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搖唇鼓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搖唇鼓舌:yáo chún gǔ shé
詞源:《莊子·盜跖》:“多辭繆說,不耕而食, 不織而衣, 搖唇鼓舌, 擅生是非, 以迷天下之主。”
詞由: 一天, 孔子去拜見柳下跖,下了車上前對守門的說:“我是魯國的孔丘, 聽說將軍道德很高尚, 今天專程來拜見他。”守門人便進去通稟。柳下跖聽說, 非常惱怒, 二目圓睜, 象閃光的星星, 頭發直立,把帽子都頂了起來, 說:“這家伙不是魯國弄巧作假的孔丘嗎?替我告訴他: 你制造輿論, 假稱文、武之道, 戴著樹枝編的帽子, 腰扎的皮帶象是死牛的肋骨, 滿口荒謬的言論, 不勞而食, 不織而衣, 巧嘴巧舌, 專門搬弄是非。來迷惑天下的君主, 使天下的讀書人脫離農業生產, 虛偽地宣揚孝悌之道, 以此竊取聲望, 做大官, 享富貴。你罪大惡極, 快點滾回去! 不然, 我將把你的心肝挖出來做飯吃!”孔子討了個沒趣, 垂頭喪氣地逃走了。
詞義:搖動嘴唇, 掉弄舌頭。形容賣弄口才進行游說或煽動。
書證: 清·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第十四回:“我正在這里指授進兵的方略, 膽敢搖唇鼓舌, 煽惑軍心!”
上一篇:成語《探囊取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摧枯拉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