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教猱升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教猱升木:jiāo náo shēng mù
詞源: 《詩經·小雅·角弓》:“毋猱猱升木, 如涂涂附; 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
詞由: 西周末期, 政治腐敗, 社會也就混亂。一個方面就表現在宗族由相親而相怨, 兄弟之間由相近而相運了。這個根子還在周室。上梁不正下梁歪, 王室的兄弟之間, 為了取得爵位, 不是遜讓, 而是爭奪。既然王室這樣的兄弟不親, 就等于給老百姓做出了壞的樣子來。王室中這樣的遠近不分, 是讒佞在作怪。這個讒佞, 就好象是教猱升木一樣。猱猴本來就會爬樹, 你再教它爬樹的本領, 并且還在樹上涂上泥, 使它有附著之地更快地往上爬。王室有美的道德, 老百姓就學好樣; 王室的美德敗壞了, 老百姓也就跟著變壞了。
詞義: 教給猴子爬樹的本領。猱:猴子的一種。朱熹注:“猱, 猨猴也。性善升木, 不待教而能也。”升木: 爬樹。比喻教壞人做壞事的本領, 引導壞人干壞事。
書證: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 “雖是少數人代理國事, 卻不是少數人把持國事, 怎么好籍口于天然不平等, 替民賊教猱升木呢?”
上一篇:成語《摧枯拉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斗酒傅涼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