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為虎作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為虎作倀:wèi hǔ zuò chàng
詞源:《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此是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
詞由:傳說古時候有只老虎正在密林中覓食,忽然遇到一個人,便猛撲過去,張開血盆大口將那人咬死。老虎不僅飽餐了一頓,還不許那人的靈魂離去,并進一步提出,要想離去,非得再找一個人給它吃,讓第二個人的靈魂來代替。于是,第一個人的靈魂,便不得不甘心情愿、俯首貼耳地充當老虎的幫兇,替老虎領路去尋找第二個人。這個靈魂就叫“倀鬼”。路上遇見有捕殺野獸的暗藏機關或陷阱時,倀鬼就帶著老虎繞道而行。當遇到人的時候,倀鬼就走上前去把人的衣服剝掉,以便老虎吃起來更加方便。倀鬼身受虎害,又反過來助虎害人,著實令人可惡。
詞義:做老虎的幫兇。倀:倀鬼,傳說被虎叫掉的人,變成倀鬼,專干為老虎覓食誘人的勾當。比喻勾結壞人做壞事,充當幫兇。
書證: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五回:“為虎作倀,危害國家。”郭沫若《〈聞一多文集〉序》:“為著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決不是身入虎穴去為虎作倀。”
上一篇:成語《為富不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之乎者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