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為富不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為富不仁:wéi fù bù rén
詞源:《孟子·滕文公上》:“陽虎曰:“為富不仁矣。’”
詞由:滕文公想懂得一些治理國家的道理,用來維持自已的統(tǒng)治。于是,他便去向孟子請教。孟子是這樣開導(dǎo)他的:你要想維持自己的政權(quán),就要想方?jīng)]法緩和國內(nèi)的矛盾。緩和的方法很多,其中治國者常用的一種是廢除橫征暴斂,建立正常的賦稅制度。孟子還引用魯國正卿陽虎的話說:“要想發(fā)財就不能講仁愛,講究仁愛就發(fā)不了財。”
詞義:原意是一心求利,便不能替他人著想。不仁:刻薄。后形容有錢人刻薄透頂,唯利是圖。
書證: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這家為富不仁,薄俗之情,我若不過去,將我似什么人看成。”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回:“自古道‘為富不仁’。”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他們有點罵人了,罵洋人叫‘洋鬼子’,罵軍閥叫‘搶錢司令’,罵土豪劣紳叫‘為富不仁’。”
上一篇:成語《中西合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為虎作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