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見利忘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見利忘義:jiàn lì wàng yì
詞源:《漢書·樊滕灌靳周傳贊》:“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者也。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p>
詞由:劉邦死后,呂氏擅權,她呂家的人掌握各大部門的大權,眼看呂氏就要取代劉氏政權。劉邦手下的舊臣可說是心急如焚。雖然文有陳平、武有周勃,但呂氏防備嚴密,得不到下手的機會。于是便把這一關鍵性的任務寄托在酈寄身上。因為酈寄和呂祿很要好,可說是知心朋友。只要酈寄把呂祿引出北軍,那么呂祿手中的兵權就空了??舍B寄怎么會這樣干呢?周勃他們就把酈寄的父親酈商抓起來,逼得酈寄非這樣做不可。呂祿真的信了酈寄的話, 外出游玩, 周勃就乘機進入北軍, 把實際兵權抓在手里, 因而一下把諸呂除掉。因此當時就有人說酈寄是出賣朋友的人。
詞義: 看到了有利可得而為之, 就丟掉道義去做。見: 看見, 遇到;義: 道義, 正義。
書證: 唐·王勃《送劼赴太學序》:“若意不感慨, 行不卓絕, 輕進茍動, 見利忘義, 雖上一階, 履半級, 何足恃哉!”明·羅貫中 《三國演義》 第三回:“ (李肅) 曰:‘某與呂布同鄉, 知其勇而無謀, 見利忘義?!鼻濉ぬ普纭稘摃ぶ频摗罚骸胺踩酥?, 上者有義無利, 其次見利思義, 其下見利忘義?!?
上一篇:成語《衣錦夜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觥籌交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