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衣錦夜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衣錦夜行:yī jǐn yè xíng
詞源:《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見秦宮室皆已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詞由:在秦末楚漢爭霸中,項羽領兵進入秦都咸陽,大肆屠殺,殺死了已降的秦王子嬰,焚燒了秦朝的王宮殿堂,熊熊的大火燃燒了三個月都沒有熄滅。項羽搜掠了秦的金銀財寶、婦女美人,便欲領兵東回。這時,有個人向項王建議說:“關中山河險要,四周有關隘可守,土地肥沃富饒,適宜于建立國都,完成霸業?!笨身椨鹂吹角氐膶m室被燒得殘破不堪,又懷念家鄉,一心只想東歸,就說:“富貴了不回故鄉,好象穿著錦繡的衣服夜間行走,有誰知道呢!”那個提建議的人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就象獼猴戴帽子,的確如此?!边@話傳到了項羽的耳中,項羽大怒,便派手下人把那人抓來,丟入油鍋煮死了。
詞義:身穿華貴衣服走夜路。衣:穿,作動詞;錦:有紋彩的絲織品。比喻自己的顯貴無法被他人看到。
書證: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回:“你自從離了鄉,倒沒有回去。古人說:‘富貴不還鄉,就如衣錦夜行?!怯兄?”
上一篇:成語《行若狗彘》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見利忘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