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秀色可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秀色可餐:xiù sè kě cān
詞源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扶桑升朝暉,照此高臺端,高臺多妖麗、浚房出清顏。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間。美目揚玉澤,蛾眉象翠翰。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窈窕多容儀,婉媚巧笑言。莫春春服成,粲粲綺與紈。金雀垂藻翹,瓊佩結瑤璠。”
詞由:在扶桑那個地方,升起了紅艷艷的太陽,陽光照在這里的高高的樓臺上。樓臺在陽光照耀下顯得多么妖麗,這時從閨房中走出一個少女來。這是一個多么美麗的少女啊, 姿色真可以說把陽光映得更動人呢! 眼睛里似乎放射出光芒, 連眉毛都象是翡翠般的羽毛。她的膚肌該是多么的鮮嫩、柔潤, 簡直叫人想吃美餐那樣流口水。她的儀態又是多么的窈窕, 一開口, 不僅聲音清亮, 而且笑起來又那么婉媚動人。穿的衣服也令人神往, 不是春天卻穿了春天的衣服, 綢緞料子,在陽光中發出耀眼的光采。
詞義: 美女的姿色實在動人, 令人覺得要吃下去那么入眼。秀色: 美麗的姿色; 餐: 吃。形容女子的容貌極其秀麗, 亦形容景色秀麗。
書證: 宋·辛棄疾《臨江仙·探梅》:“賸向青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宋·王明清《揮塵后錄》卷二引李質《艮岳賦》:“森峨峨之太華, 若秀色之可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六回:“雖非國色天香, 卻是斌斌儒雅。古人云:‘秀色可餐。’觀之真可忘饑。”
上一篇:成語《秀外惠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秦庭之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