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秦庭之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秦庭之哭:qín tíng zhī kū
詞源:《左傳·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師,……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p>
詞由:立誓要為父兄報仇的伍子胥,終于策動了吳王闔閭,興兵攻破了楚國的郢都,掘出了殺害他父兄的楚平王的尸體,鞭三百,算是出了氣。(參看“倒行逆施”)伍子胥的朋友申包胥見他為報私仇,背叛祖國,十分激憤,決意為復興楚國向秦國求援。盡管申包胥振振有詞,秦哀公就是不愿意打仗,只是敷衍申包胥。后來,秦哀公干脆不理睬他了。申包胥急得沒法,就在朝堂靠墻站著,哭聲日夜不絕,連一口水也不喝??薜降谄咛?,申包胥已經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秦哀公被感動了,當即把他救醒,并且向他朗誦了“拿起武器對付共同敵人”的《無衣》詩。中包胥知道秦哀公決定出兵了,便一連叩了九個頭,表示最深重的謝意。不久,秦、楚合力打敗了吳軍,楚國逐漸恢復了。
詞義:痛哭于秦國的朝庭。指哀求別國出兵救助。
書證: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哀江南賦》:“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鼻濉て阉升g《聊齋志異·禽俠》:“三日不返,其去作秦庭之哭,可知矣?!币ρ┷蟆独钭猿伞返谝痪淼诙拢骸拔抑荒苡孟虏撸扇讼蚓d竹作秦庭之哭。”
上一篇:成語《秀色可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秦晉之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