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斗筲之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斗筲之人:dǒu shāo zhī rén
詞源: 《論語·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 何足算也。’”
詞由: 子貢有一次問孔子怎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個“士”。孔子說:“立身做事中遇到不合乎禮義的言行, 感到羞恥。決不去做;出使到別國去,不辱沒國君的使命, 受到了別國的尊敬, 這樣的人可稱得上是士了。”子貢說: “請問要求是不是可以降低一等呢?”孔子答道: “同宗合族稱贊他孝順父母, 鄉(xiāng)人同道稱贊他恭敬兄長, 這種人雖然沒有多少學(xué)問, 但基本上稱得是個士人了。”子貢又問:“請再降低一等說呢?”孔子又答道: “說話信實, 處事果決,盡管見識不廣,氣量狹窄,這種人也還算得上次一等的士”子貢又問:“現(xiàn)在這班當官的是不是‘士’?”孔子嘆口氣說道:“這是些盛十升米的斗,裝十二升米的竹筒,怎么能算在‘士’里啊!”
詞義:象僅能容納斗把糧食的竹器般的人。斗、筲:都是盛量不多的容器。,指才識短淺的人。也指鄙賤的人。亦作“斗筲之器”、“斗筲之輩。”
書證:元·關(guān)漢卿《裴度還帶》二:“我雖在人閭檐之下,眉睫之間,又不斗筲之器,疥癬之疾,雖然是我身貧,我身貧志不移。”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六回:“武(孫武)曰:‘囊瓦乃斗筲之輩,貪功僥幸,今史皇小挫,未有虧損,今夜必來掩襲大寨,不可不備。’”
上一篇:成語《文過飾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斬草除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