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彈冠相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彈冠相慶:dàn guān xiāng qìng
詞源: 《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 世稱‘王陽在位, 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
詞由: 漢朝的王吉和貢禹是一對好友, 他們二人自幼好學, 通曉五經, 學識淵博, 為人廉潔。由于他們愛好相同, 抱負相同, 所以關系特別親密。正因為如此,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 “王陽做了官,貢禹就會彈去帽子上的灰塵, 準備去做官。”后來, 王吉、貢禹都當官。漢宣帝時, 王吉為博士諫議大夫, 因他對宣帝的宮室陳設、車服裝備太盛,上書勸諫, 被宣帝認為是迂闊, 因而不得宣帝信任。王吉心中悶郁,就稱病辭官歸家。與此同時, 貢禹也有類似遭遇, 他作河南令也被罷官掉職。由于他們為官比較廉正,漢元帝剛繼位就派使臣前往征聘。二人被召之后, 做事勤謹, 忠心耿耿, 因而頗得元帝的信任。
詞義: 撣去帽子上的灰塵, 相互慶賀。彈冠: 撣去帽子上的灰塵, 準備做官。比喻因即將做官而互相慶賀。亦作“相慶彈冠”。
書證: 宋 蘇洵《管仲論》:“一日無仲, 則三子者, 可以彈冠而相慶矣。”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十四出:“喜入朝相慶彈冠, 應須頌當年蓄怨。”《周恩來選集》上卷第一九二頁:“所以那時毛澤東同志寫的我們黨給國民黨的信里說:‘愛國有罪,冤獄遍于國中, 賣國有賞, 漢奸彈冠相慶。”
上一篇:成語《彈冠振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徐妃半面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