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長嘯是什么意思
【典源】 《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裴松之注引晉·孫盛《魏盛春秋》曰:“ (阮) 籍少時嘗游蘇門山,蘇門山有隱者,莫知名姓,有竹實數(shù)斛,臼杵而已。籍從之,與談太古無為之道,及論五帝三王之義,蘇門生蕭然曾不經(jīng)聽。籍乃對之長嘯,清韻響亮,蘇門生逌(yóu) 爾而笑。籍既降,蘇門生亦嘯,若鸞鳳之音焉。”《世說新語·棲逸》亦載。《晉書·阮籍傳》:“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
【今譯】 魏時阮籍曾登上蘇門山,見到一位隱士 (一說為孫登),阮籍與他談論上古無為之道,及五帝三皇之義,隱士似乎并不在意聽。阮籍于是對他發(fā)出長嘯。音韻清越響亮,隱士只是微笑,阮籍回去下到半山,聽到山上的聲音像鸞鳳的鳴吟,震蕩巖谷,原來是隱士之嘯。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隱居曠懷,嘯傲山林。
【典形】 半空鸞鳳、半嶺嘯聲、長嘯發(fā)蘇門、高士嘯、鸞鳳吟、鸞嘯、蘇門長嘯、蘇門嘯、孫登嘯、聞鳳嘯、嘯向蘇門、清嘯蘇門山、嘯上蘇門顛、長嘯愧孫登、長吟感孫登、長嘯作鸞音、阮籍長嘯、逢蘇門、孫登無語、山頭學嘯、蘇門人。
【示例】
〔半空鸞鳳〕 宋·陸游《次韻范參政書懷》之十:“剩欲舒懷答清嘯,半空鸞鳳愧孫登。”
〔半嶺嘯聲〕 宋·陸游《林間書意》之二:“半嶺嘯聲驚阮籍,要知天下有高流。”
〔長嘯發(fā)蘇門〕清·王夫之《夏日讀史曳涂居聞松聲》:“潮水孤琴傳海島,中峰長嘯發(fā)蘇門。”
〔高士嘯〕 宋·陸游《玉芨齋書事》:“叔夜曾聞高士嘯,孔賓豈待異人呼。”
〔鸞鳳吟〕 宋·陸游《醉中作》:“清嘯穿林鸞鳳吟,草書落紙龍蛇走。”
〔鸞嘯〕 唐·楊炯《群官尋楊隱居詩序》:“阮籍之見蘇門,止聞鸞嘯。”
〔蘇門長嘯〕 唐·白居易 《秋池獨泛》:“嚴子垂釣日,蘇門長嘯時。”
〔孫登嘯〕 明·袁宏道《梅花》之二:“花前乍許孫登嘯,座上唯容靖節(jié)巾。”
〔聞鳳嘯〕 清·王夫之 《廣遣興》:“阮籍狂才聞鳳嘯,駱丞囚得伴蟬吟。”
〔嘯向蘇門〕 清·楊潮觀《窮阮籍醉罵財神》:“有時節(jié)悲來淚向窮途灑,有時節(jié)興來嘯向蘇門外。”
上一篇:蒼鵝出地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范蠡泛五湖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