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大逆不道的拼音:dà nì bù dào
解釋 舊指犯上作亂,違反封建道德?,F多用來比喻某種行為、觀念背離了道德標準和常理。
出處 《漢書·宣帝紀》:“(楊惲)不悔過,怨望,大逆不道,要斬?!?/p>
楊惲(yùn),是司馬遷的外孫,丞相楊敞的兒子。年輕的時候認真讀外公寫的《史記》,又下功夫鉆研《春秋》,以才能著名楊惲本人輕財好義,獲得很多人的夸獎。進入朝廷任職后,因為揭發大臣謀反有功,而獲封侯爵,被提升為中郎將。在中郎將任上,他厲行改革,獲得了朝廷的贊揚而被升職。在早年的這一派贊揚聲中,楊惲養成了廉潔無私,辦事公平的優點,也養成了喜歡夸耀和顯示自己,刻薄傷人,以及揭發別人隱私的毛病。正是因為這些缺點,朝廷中有不少人怨恨他,尤其是太仆(替天子駕車的官)戴長樂與他矛盾最深。因此,當戴長樂被人告發坐牢時他就懷疑是楊惲干的,于是也上書揭發楊惲的罪行。
由于性格自傲,楊惲在受審訊期間并不配合,而且口無遮攔,就被判決為大逆不道,按法當斬?;实鄄蝗绦恼D殺他,就將他貶為庶人。楊惲失去爵位后依舊性格不改,又遭人告發為驕傲奢侈,不思悔過,以至于引起了日食這樣不祥的征兆。朝廷在調查時恰又發現了他給朋友的信上寫著一些怨恨之辭,最終因為這封信引起了皇上的厭惡,楊惲又被判決為大逆不道,被處以腰斬。
近義 犯上作亂
例句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兒子打老子就是大逆不道。
上一篇:《大義滅親》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天衣無縫》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