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馬齒徒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馬齒徒增:mǎ chǐ tú zēng
詞源: 《谷梁傳·僖公二年》:“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 而馬齒加長矣。’”
詞由: 春秋時, 晉國的近鄰有虢、虞兩個小國。晉國想吞并這兩個小國, 計劃先打虢國。但是晉軍要開往虢國, 必先經過虞國。晉獻公采納了大夫荀息的建議, 用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為禮物,送給虞公, 借道滅虢。虞公貪圖財寶, 不聽宮之奇的勸諫, 答應了晉國的要求, 還出兵幫助晉國去攻打虢國。這樣, 晉國輕而易舉地把虢國滅亡了。晉軍得勝回來, 駐扎在虞國, 以整頓人馬為由, 乘虞公不備, 發動突然襲擊, 一下子就把虞國也滅亡了。虞公被俘, 名馬和美玉仍然回到了晉獻公的手里。荀息奸滑地笑道:“美玉還是原來的美玉, 不過馬的牙齒增多一兩個了。”
詞義: 馬的牙齒徒然增多。馬齒:馬的牙齒是隨年齡增加的, 一年增一個, 所以, 數一數馬的牙齒, 就能知道馬的年齡。比喻年歲徒然增長而無所成就(常作謙辭)。亦簡作“馬齒”。
書證: 北周·庾信 《庾子山集·謹贈司寇淮南公》詩:“猶憐馬齒進,應念節旌稀”。清·魏子安《花月痕》十六回:“我比你馬齒加長, 更經歷多少酒陣歌場, 而今兩鬢星星, 把昔時意興瓦解冰銷。”
上一篇:成語《香消玉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驕奢淫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